“陛下,這是六部今日一早送來的文書奏摺,,,,,,”
朱由檢剛踏入御書房,王承恩便抱著厚厚一疊奏摺,擺在朱由檢面前。
看著厚厚一疊奏摺,朱由檢微微皺眉,這也太多了,什麼時候才看得完。
翻開一本,放入眼前的是密密麻麻的小子,書法不錯,可內容就讓朱由檢無語,看得朱由檢頭昏眼花之後,就說了一件事,馬上冬季了,天氣冷了,朝廷要做好救災準備。
救哪裡的災,怎麼救,有什麼防禦辦法,這些奏摺中都沒有提及半個字。
倒是引經據典,好好給朱由檢上了一個歷史課。
再翻開一本奏摺,依然是長篇大論,想說的事情就那麼點篇幅,看得朱由檢怒火中燒。。。。。。
“傳詔,諭令各衙門,條奏須簡出,毋出千字。如詞意未盡,可再奏。所奏需有條理,何事、起因、有何隱患,如何處理,簡潔明瞭,條奏需嚴謹,不可引經據典,不可用詞浮誇。。。。。”
下完這道聖旨之後,朱由檢也沒有心思繼續查閱這些奏摺,每天埋頭看這些,真不是人做的事。
“打回去,讓各衙門重新整理之後,再呈上來。”
朱由檢沒看到加急奏摺,都是些平常之事,由各衙門自行處理,朱由檢也懶得一一去看。
“陛下,工部尚書徐光啟求見。”
“宣,”朱由檢剛把奏摺打回各京師衙門,徐光啟就來,看來其中有徐光啟的奏摺,朱由檢沒翻到。
果然,徐光啟手持奏摺,大步走了進來,向朱由檢行禮之後,大聲道:“陛下,臣有本奏。”
看了眼徐光啟手中高抬的奏摺,朱由檢突然來了興趣,示意王承恩遞上來。
“起來吧,賜座。”
朱由檢一邊翻看奏摺,一邊讓徐光啟坐下,朱由檢不喜歡這些人老是跪來歸去,但這個年代的傳統就是如此,也不是朱由檢一句話就能改變的。
翻開徐光啟的奏摺,朱由檢眼睛一亮,這個徐光啟總算沒有讓朱由檢失望。
徐光啟的奏摺很長,但沒有浮誇之詞,清晰明瞭,一看就懂。
而徐光啟所奏之事只有一個,那就是煉製大明火炮,充當邊防。。。。。。
奏摺之中,徐光啟提了很多意見,而最讓朱由檢在意的是,徐光啟提到西洋火炮。
“如今邊鎮兵馬都有哪些火器?”火器是朱由檢最關心的,若非他還沒有完全掌控朝政,對地方的掌控還不足,特別是賦稅上面非常糟糕,否則的話,朱由檢早就著手火器的改進和推廣。
火器的改進和推廣最重要的便是錢財投入,而錢財一項,是如今大明最弱的一項。
本來朱由檢想等各地賦稅使司建立,改善大明財政,擁有足夠的錢財之後,才著手火器的改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