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呢,有給第五部取名嗎?”
楊帆雙手一攤,曬然笑道:“以我的預計,第五部,將是終結。至於名字什麼的,我只是開了個頭,還沒完成,不好命名。謝謝大家。”
一位記者突然想到某個問題,用平生最大的聲音叫道:“那你第四部,也是根據數學來推演的,對嗎?”
這個提問落下,當場寂靜,記者緊緊捏住話筒,等待著爆料。
楊帆望向音樂圈的那堆人種,給予歉意眼神,以冷靜的口吻回道:“是。”
霍爾眼前發黑,腳底一軟差點站不住,眼疾手快的李雲飛趕緊把他扶住,另一遍的鋼琴家也上前幫忙。
霍爾喘著粗氣,撥開兩人,想要再次駁斥,話音提到桑門,又縮了回去。
還有什麼好說的?連第四部都是這樣來的。
他無力的一屁股坐下,茫然不知前路。
“楊帆,你怎麼能這麼做。”李雲飛心痛地看了眼半個老師,這位大師的精神已崩潰了,怕幾個月都緩不過來了。
他放聲大叫:“你這是把個例當成整體,以偏概全。也許剛好只是創世紀能夠應用呢?”
“對,李雲飛先生說的對。”楊帆表示贊同,在眾人又被立場搖擺搞地莫名其妙時,他表達了自己的理念,道:“所以說,它是一個猜想,新的數學猜想。”
在世界二十億人面前,楊帆堂堂正正的說了出來。
不管是現場的或者電視機前的數學家,好似被閃電打擊中心頭,迫不及待的跳出來。
“數學猜想?近百年裡唯一出現的數學猜想啊。”
“繼20世紀初理論數學家希爾伯特23個猜想之後,百年來後人只能想辦法完成猜想,而從來沒有新的猜想成立。”
“數學的路,被前輩們走盡了。當代的數學家,都是在幫前輩收尾,開拓實在太難了。”
音樂家,以無可辯駁的姿態,完敗。
證據太明顯了,世界藝術圈兩百年裡,沒人為創世紀延續,而只有擁有數學天分的楊帆,把它更向後推演。
這不更證明數學與音樂完美結合。
從而成就了一個新的數學猜想,並在瞬間,被世界認可。
“楊帆先生,你為這個猜想命名了嗎?”
“它叫什麼,我們應該怎麼報道?”
“音樂數學猜想?”
終於在世介面前,證明瞭數學的偉大,證明瞭這個猜想的可行性。楊帆閉上眼睛,回憶起種種艱辛。
他喜歡音樂,很多人就是透過音樂才瞭解他的。比如國內,他透過一些訊息,也知道自己被國人認可了我們的鋼琴家。
現在呢,也許有人失望,也許有人會更加認同自己。比如馮耀老師,江院長。數學的路,註定不被大眾理解,它太孤傲了。
睜開眼睛,面容神聖又光輝璀璨,攜帶地穿透力的聲音,回蕩世界:“就叫它楊氏第一猜想。”
嗡嗡,如同真理在耳畔掠過。
聽懂內涵者,無不為眼前年輕人的氣魄倒吸一口涼氣:“有第一,自然有第二。這是要設定無數楊氏數學猜想了?”
他才僅僅是十八歲的高中生啊。
他是要建立自身的數學體系,讓無數楊氏數學猜想,流傳……千萬年。
第一八六 少年,來哈佛吧
突然一聲驚呼,打擾了整個發布會現場。
“快,送醫院。”
李雲飛仗著年輕力盛,二話不說把霍爾先生背在身上,回頭,恨恨地瞪了眼臺上的楊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