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灸銅人是中國宋代便開始存在的醫學教學模型。銅人系一長短大小與真人相同的赤果果青年,體內裝配五臟六腑,與真人生理結構一致,四肢及內臟均可拼拆。外表刻有三百五十四個穴位,旁用金字標明穴位名稱,作為針灸教學模型和測試醫學生及醫人針灸能力的工具。
現代中國醫學的針灸學科,有個對醫生醫術的最高榮譽獎,叫做“天聖銅人”獎。可以說能拿到這個獎項的醫生是終生成就的一種最高榮譽。天聖銅人不僅僅是一個獎項的名字,更是真實存在過的銅人……
當時王惟一帶領製造的天聖銅人一共有兩個,堪稱國寶級珍貴文物。一個放置在北宋宮廷的醫官院內,一個放置在首都汴梁的大相國寺——仁濟殿內。
公元1128年宋金議和時,金朝藉機霸佔了宮廷內的那個銅人;而大相國寺內的銅人據說流落到了湖北襄樊,後亦輾轉為金人所得。
兩具銅人傳至明朝時,據說銅人體表的穴眼和穴位名已經看不清了,遂被仿製了兩個銅人。之後便將原來的天聖銅人束之高閣。到了明末,二具銅人便下落不明瞭。
當從宋代後直到現代都有模仿製作出的針灸銅人。銅人每個穴位有一個小孔可供銀針插入。在整個銅人表面塗上一層深色的蠟,塗好蠟後,能完全遮蓋住小孔,使穴位不可見。
然後在銅人的內部灌滿了水,當人下針刺穴位時,如果刺準,水就流出;扎不準,水就不會滲出來。以此來訓練中醫學生和用來考核取穴水平。
考官告訴了魏中華二十個穴位名稱,讓其用銀針在針灸銅人上針刺。
魏中華左手捏著一從銀針,右手從中取出一根,刺入銅人的膻中穴。緊接著,他手下毫不停滯,飛快地取針刺穴,手法迅捷,只片刻間,二十個穴位全部都插進了銀針。
這針灸銅人考核,二十個穴位都插準確了已屬不易,而更為難得的是魏中華並不揣度比量,亦無絲毫猶豫,快速而精準地取穴成功。
這一項也是三分鐘不到就搞定了。
最後一項時,負責協助的那個女辦事員走出來,看到走廊裡等待的仍只辛揚一個人,問道:“還沒人再出來嗎?”
“是的。”辛揚點點頭。
“那就麻煩你進來,幫忙進行實操。”那辦事員說。
辛揚跟在她身後進了會議室。
這最後一項在真人身上實操,除了個別會選擇按摩、推拿以外,大部分考生也是會選擇施針。
魏中華選擇了行針手法實操。辛揚走過來時,他瞟了辛揚一眼。他對辛揚也是有幾分留意,畢竟兩個人幾乎同時交卷,但是在交卷時,他卻沒有瞟到辛揚的試卷,也不知道辛揚是不是全部題都答了。這在真人身上操作,出題時,穴位不宜定在前胸後背和下肢,一般多為在手和胳膊上,便於操作和露出面板。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考官先讓魏中華以提插法刺手腕內側的列缺穴。以觀察魏中華使用提插法時,指力是否均勻一致,幅度大小、頻率快慢是否適當。又讓其以捻轉法施針肘橫紋處的曲池穴。
魏中華自然是不出眾人所料,行針老道嫻熟,無可挑剔。至於其它的循法、彈法、刮法、搖法、飛法、震顫法就也不一一測試了。
考生不多,也為了避免漏題和協助最後一項的實操,考完的就在這個大會議室的後排座位上暫等。
魏中華邁著鴨子步,走到後邊坐下,關注著接下來對辛揚的考核。他對辛揚的好奇心也不亞於辛揚對他的好奇心。
辛揚也進入了確有專長中醫人員實踐考核第一環節——辨證論治。辛揚從多個提供的病例中抽取一個病例資料,無巧不巧地居然也是抽取的07號考題。
那個女辦事員接過來看了一眼,也是不禁一笑,這還真是夠巧的。她把題號遞給一位考官,然後從膝上型電腦上調出了這道題。
魏中華見辛揚和自己抽到的題一樣,更是來了精神兒,倒要看看這小子答得如何,與自己比是優是劣。
那個滿頭銀髮的老專家對辛揚道:“請考生辛揚辯證分析此案例。”
這老專家說完,依舊還是一副十分認真的樣子,戴上老花鏡,拿起筆,準備在手邊的本子上記錄。
辛揚站在當下,仰臉假意看了一遍投影布上顯示的文字,心想:我要不是多說點兒,也顯得某家沒有手段。
辛揚的作答與魏中華的作答基本一致,答得比魏中華更加全面了一些,但是多說的那些也並不十分重要,畢竟魏中華已經把病症診斷答得很全面了。
那滿頭銀髮的老者聽了連連點頭,問道:“診斷結論是什麼?用什麼方藥?”
“診斷為溼熱蘊脾症。方藥:甘露消毒丹。茵陳20g、滑石18g、黃芩……”
辛揚說完這甘露消毒丹的成分,又繼續說道:“若黃疸明顯者,宜再加入梔子、大黃,以清洩溼熱;如咽頤腫甚,可加山豆根、板藍根等以解毒消腫利咽。”
辛揚又多說了兩種加減化裁的方式。一眾考官也是頻頻點頭。那邊的魏中華也不禁微微點頭,嘴裡又嘟囔了一句,也不知是不是又說了一句“孺子可教”。
喜歡體壇全能王請大家收藏:()體壇全能王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