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的不知道是不是自我感覺太過良好,李想懷疑自己是不是自信過了頭,怎麼會感覺太順利?
這明顯不對啊?
“系統,我是不是有些飄了?”
懷著這樣的不安,李想直接在腦海裡對系統問道:“我感覺自己好像有些飄了?感覺考得還不錯。”
【宿主自我懷疑中,宿主自我懷疑中……】
【宿主請清楚認識自己,所有的順利和容易都是有原因的,只有付出了相應的努力,到真正收穫的才會有相應的回饋。】
【宿主覺得順利,不妨想一想你看過的書,做過的題目,背過的知識點,走過的那些路。】
聽見魔鬼系統這番雞湯話,李想瞬間就明白了。
看似雞湯,但卻是事實,他之所以會感覺很順利,並不是因為真的試卷題目簡單,也不是因為他運氣好,碰巧就背下了考到的那些題目,而是因為他做過了比試卷上題目還要多的題目,看過比試卷上好要多很多倍的知識點。
正是因為他複習範圍廣,那些試卷的題目才會出現在他的“好運氣”裡面。
這樣一想,李想心頓時鬆了一口氣,不再患得患失,而是十分坦然,他從9月開始每天凌晨三點半就起床學習,就是為了順利,如果說考得很差,那麼也就意味著他複習的根本就還不夠。
現在的一切不過都是他之前每個夜晚給出的回答。
下午14:00,李想臉上帶著笑容,準備開始最後一門專業課的考試。
前面的六個名詞解釋,除了【4.《甲申三百年祭》】這道題,李想有些不大確定,其他5個名詞解釋他依舊相當有把握,這裡面有他整本書都背下來的,就像【5.中國新文學大系19171927)】……
《甲申三百年祭》這本書是郭沫若寫的,好像是紀念某件事三百週年而寫?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李想心裡如此想著,他非常確定這本書是郭沫若寫的,因為他在複習郭沫若的相關作品的時候看到過這個名詞,但不記得究竟是哪件事的三百週年……
李想仔細想了想,還是把這道題先擱置,先做後面的題目。
【二、分析魯迅雜文的藝術成就
三、談談茅盾小說如何體現了“史詩性”的追求
四、談談郁達夫在現代文學史上的影響
五、試論馮至在中國現代文學史上的地位
六、比較丁玲和張愛玲的小說特色】
看到後面的幾道題,李想又忍不住笑了,這幾位作家他都有複習到,更別說茅盾,魯迅……這幾位在中國文學史上的地位。
即便這樣的“小論文”偏分析,但基本的知識點都不錯的。
李想現在非常感謝那一顆記憶果實,雖然沒有記憶果實他也複習背過這些內容,但絕對不會像現在有如此清晰的答題思路。
即便沒有記憶果實作弊背下,像最後一道題,比較丁玲和張愛玲的小說特色,他也是看過這兩位作家的相應作品和資料,更別說他還看過一篇論文像《丁玲,張愛玲小說創作比較談》。
這都是因為他看過,所以才會運氣好,又碰到一道他會做的題目。
“……雖然女性意識的表達不同,卻給了讀者較完整的體驗:追尋個和沉迷情愛世界的兩個極端體驗。”
就這麼十分流暢地在試卷上寫完最後一句話——
最後,李想添上了一個句號。
喜歡今天你立fag了嗎請大家收藏:(.sag了嗎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