鐘離山與鐘離鶴齊聲說:“是!爺爺!”
鐘離會又拜了拜祖先靈牌,才慢慢起身,“大家都起來吧。”
鐘離鶴扶著爺爺坐著。心裡很不是滋味,但又不知道說什麼,正想問。
這時鐘離鶴的父親鐘離期說:“阿蘭,準備吃飯,我們邊吃邊說吧”。鐘離鶴的母親藍燕蘭)扶奶奶鄧玲)坐下。“嗯”應了聲就去廚房,鐘離鶴兩兄弟也幫忙。很快一家人就開始吃飯了。
鐘離會好像如釋重負一樣,因為祖訓有言:子孫必須讀書過三十歲後,考取功名或者從它業。雖然早在幾十年前,族長就召全村人開會討論修改這一條祖訓,只需讀書到十歲就可以。但是老一輩的族人都覺得這樣愧對祖先,但也是迫於無奈,因為石巖村的特殊情況,為了生活,為了後代子孫,不得不修改祖訓。正所謂“百行以孝為先”,遵守祖訓就是孝道。鐘離會又長嘆了一口氣,看了看鐘離鶴,開口說:“阿鶴,你覺得這件事怎麼樣?”
鐘離鶴面對這突然事情,真不知道怎麼說,怎麼處理。自己自從懂事開始,爺爺,父親,甚至哥哥都一直教自己好好讀書,不過十歲後哥哥就跟著族裡的兄長上山打獵,之後就經常有肉吃了,而且生活也改善了很多。哥哥去打獵前,雖然有時候族裡的兄弟姐妹也會拿一點肉過來,但是並不多。想起以前,自己有時候還鬧,叫哥哥帶自己打獵,但是哥哥說危險,一直都說不可以。家裡人都一起勸說,認真讀書,特別是爺爺更是說讀書是學知識,學多了知識將來才會有更好的發展。而且自己在十八歲後,父親就將村裡的私塾轉交給自己管理,雖然學生很少,但是自己也算是有一份責任,有一份工作。但是今天爺爺突然要自己棄文從農,而且事前一點資訊都沒有透露過。難道我們窮就是因為我們三代從文嗎?正如爺爺剛才說的,村裡其他兄弟姐妹,這個年齡已經婚嫁了,而自己哥哥三十歲了都尚未娶妻。自己雖然在私塾有點收入,但是也不夠養活自己,更不要說養家了。而且這些都是村裡的叔伯兄弟姐妹們自願給的,似乎真的是因為……,難道真的是百無一用是書生。
忽然鐘離鶴似乎想通了,“爺爺,父親,我明白了,明天我就跟哥去打獵。”
全家人一聽,你望我,我望你,本來以為要用很長的時間才能說服鐘離鶴的,因為這孩子從小到大都很有主見,而且確定某一件事後就一定堅持到底。但是沒想到鐘離鶴卻這麼快就答應了。
鐘離期說:“阿鶴,你怪我們嗎?”
鐘離鶴誠懇說道:“父親,是孩兒沒能力,沒有讓家人過上好日子,是孩兒的錯。”
鐘離會:“你也不用自責,這個不是你的錯。這個是我們老一輩的問題,不過也是我們所居住的位置限制,當年為了逃避戰亂,不得不選擇這個地方。”
鐘離期又說:“你哥雖然為人誠實,但是當年我們都說了半個月才說服他,沒想到你居然比你哥還要明白事理。哈哈……”
其實在鐘離會年輕的時候,當時族長召集全族人討論後,一致同意後才修改祖訓,但是自己心裡總覺愧疚。其他族人當時就執行了這條祖訓,馬上棄文從農。由於當時鐘離會認為讀書是有用的,自己就繼續讀書,並且在私塾執教。後來自己還要兒子鐘離期繼續去私塾教書,當時族裡的人大部分人都去做其它了,村裡只有鐘離期一個教書,所以生活還算可以。但是到鐘離山出世後,生活條件就開始差了。村裡的人每年都去換很多物品回來,唯獨自己家沒有,雖然族長也會分一小部分過來,但是也不夠用,生活依然非常清貧。
現在鐘離會兩夫妻都差不多八十歲了,兒子鐘離期夫妻也五十多歲了,家裡的負擔越來越重,所以在鐘離山二十歲時,族長再三勸告,才讓鐘離山去打獵,之後生活才有所改善。
見到一家之主笑了,全家都拋開剛才的不愉快的心情。
鐘離山也笑著說:“弟弟,其實打獵也好,正所謂讀萬卷書不如行萬裡路!你悟性比我高,應該比我更能捕捉到獵物。”
鐘離鶴也笑了:“謹聽哥哥教悔!”
鐘離會又說:“族長非常關心我們。族長的意思是,阿鶴你可以去學採礦,打獵,養殖,耕種還有打鐵,醫療,隨你喜歡。又或者每樣你都可以去學做一段時間,然後自己覺得哪樣適合自己就做哪樣。阿鶴,你覺得怎麼樣?”
“弟弟,你真幸運。當年我可沒得選擇。”鐘離山很羨慕自己的弟弟說。
“哥哥,如果你當年選其它,我們就沒肉吃了。何況你現在也是獵隊的主力軍。”
“哈哈,那也是,不過我二十歲才去打獵,比那些十歲就去打獵的兄弟們就差多了。”
“不過你哥為人老實,又不怕辛苦,所以獵隊都很喜歡他。”鐘離鶴的奶奶鄧玲說道。
鐘離鶴:“是的,奶奶!爺爺,既然棄文從農有那麼好處,為什麼我們不早點棄文,族裡的人十歲後棄文,而你剛才要我們二十歲才棄文。”
“唉。”鐘離會又嘆了口氣才說:“因為我一直認為只有認真讀好書,學了更多的知識才能改變陳舊過時的觀念。希望你們能理解。”
鐘離期接著說:“阿鶴,另外有件事也是時候讓你知道了。”
鐘離鶴馬上問:“父親什麼事那麼神秘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