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族通史卷五十一:災厄暫去,禍患未平,宇宙崩裂,蒼生哀嚎;泰皇、媧皇三合諸神;一合諸神於華地,議立天庭;二合諸神於蒼穹,壓服四方;三合諸神於大羅天上,祭大道,立天庭】
【人族通史卷五十三:泰皇、媧皇合諸神,戰於蒼穹,如彗星墜地,隕者不計其數】
......
“此間我早有計議。”
伏羲道:“你為我看護族群,我前往邀約諸神魔,共議大事。”
天庭之事,早在不知多少年前,伏羲就在考量。大燧留下的遺物裡,有關於此事的詳細記錄,顯然,大燧也仔細斟酌過此事,並且有付諸實現的意圖。
只是當初形勢所限,無能為。因此記錄下來,傳到伏羲、女媧手中。
含著一種期盼。
眼下內外局勢,已有實現這個意圖的條件。伏羲經過仔細的思慮,決定將這件事提上日程。
“此事初現於提挺氏人王時,其與父親思量此事,兩個時候,人族在本質上都不具備號召建立天庭的條件。”
“災前,人族雖然昌盛,但居於萬族之中,力量不足。不曾有族人先輩步入先天大道,沒有號召力。”
沒有號召力,萬族就不會把這個當回事。憑什麼聽你人族的?只當個笑話。
“災後,父親犧牲以得薪火,於萬族而言,雖有聲望,但還是力量不足。力弱,則無能為。只能擱置壓下,不能輕動。”
“而今,災禍洶洶,萬族零落;尤以你我兄妹,已證先天,入了大道。無論內外條件,皆已具備。萬族零落,急需整合力量,需要領頭人;你我入先天大道,也有足夠的力量壓服不同意見。宇宙破碎至斯,正要行此事,合諸神,立天庭,上匡扶大道,下挽救蒼生。”
兄妹二人深入探討,將內中諸細節掰開了一點一滴的透析澄澈。
“哥哥舊日是蒼龍,倒的確有許多便利。”女媧如是道:“哥哥親自前往邀約,諸神魔當皆至矣。”
伏羲笑道:“都來自然最好。但此間形勢不同,各路神魔心思各異,未嘗沒有異心者,不可抱有太高的期望。”
兄妹二人商議妥當,女媧留華胥氏看護族人,伏羲則動身前往邀約諸神魔。
...
這第一個要邀約的,自然是應龍和金母。
大道之下,先天道祖本有十餘二十位,可惜在崑崙之丘,災難初臨時,隕落了多數。眼下止應龍、金母二位。
這兩位先天道祖,此時還託負著整個真宇。
伏羲走進冥冥之境,顯化龍首人身的偉大真身,與應龍、金母照面。
此時伏羲的真身,還遠不及應龍的龐大。應龍大彌真宇,託負大道;而伏羲的真身,只得其十之二三。
——卻已是非同小可。
等閒的先天道君,真身有先天道祖的百之一二便已厲害非常。而伏羲有其十之二三。
如一孩童站在一巨人面前。
應龍目大如恆宇,灼灼有光,祂看著伏羲,雖身沉重,卻笑意盎然:“兄長總算迴歸本我了。”
旁側,一道虛影顯化,是金母。
金母環佩叮噹,高貴威嚴,也笑道:“恭喜道友尋回本我。”
伏羲抱拳一禮,笑著搖頭:“哪有什麼本我不本我的?舊日我是我,今日我亦是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