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昆是無所謂的。
常家鎮的形成,對他來說不過是隨手為之——最初的意圖,也只是為了安家而已。沒想過要把常家鎮搞成天下第一鎮。
不過事物的發展,有慣性。人們追求更好的生活,追求更大的利益,這是一種天性。所以到了這一步,下面的要謀求使得常家鎮變得更好,常昆雖然無所謂,但也不會攔著他們。
想做就做吧。
反正惠蘭和隱娘似乎有些興趣,常昆便一股腦兒丟給她們。另外,張家那邊也有興趣——張夫人早唸叨著織造作坊生產的麻布、絲綢囤積太多賣不出去的問題。
尤其是麻布——大明朝已漸普及了棉布。市場的問題,在一開始的時候,沒怎麼考量清楚。
氣候的崩壞,使得麻布織的衣物不怎麼受歡迎,更為保暖的棉布才是暢銷貨。
所以今年開始,便不再種麻,而改種棉花。同時,增加桑樹的種植面積,也就是擴大絲綢的生產規模。
那麼銷路的問題,便亟待解決。
常氏商隊,應運而生。
為此,常昆將護院的數量,增加到三百人。全給灌了丹水,提升到凡人極限。其中一百人作為商隊護衛,以解決商隊在行商過程中遇到的各種麻煩。
到下半年入秋前,商隊跑商跑了三趟,一趟比一趟遠。前兩趟還在河北境內,第三趟已是渡過黃河,到開封走了一遭。
自然的,問題也不少。
沿路打劫的土匪山賊、地方上的破皮流氓、士紳們的白手套夜壺尿罐子、地方官的種種刁難,各種亂七八糟的事。
解決的辦法也簡單。
秉持常昆一直以來的手段,直接、兇猛,誰敢招惹,便殺誰!
為了達到這樣的目標——可以隨時解決任何問題,連商隊的夥計小廝,都給灌了丹水。
眼瞅著低眉順眼的小廝,轉身抓起刀子,變成所向無敵的猛將,殺人砍瓜切菜——可以想象,那些招惹到商隊的人,該如何的臥槽。
所以說大明朝計程車紳特麼的都是賤皮子。好好生生的不幹,硬是要狠狠的揍了,狠狠的殺,才會老實。
難怪韃子入關,大殺特殺,效果如此顯著,能得天下。
這樣一搞,名聲便傳出去了——果然是反賊,如此兇暴。
可皇帝沒有動作呀。彷彿視而不見。鬧騰著鬧騰著,便沒了生息。也跟大名府計程車紳一樣,做了縮頭烏龜。
士紳的力量的確很強,但如果無法鼓動朝廷出馬,單憑地方上計程車紳,他們那些家丁,甚至便是偷偷摸摸調動衛所兵,對於常昆的商隊,也奈何不得,反而死傷慘重。且事後還要面臨商隊的報復——夜襲、滅門。
自然的,便縮起來。
商隊行商,順暢了。
而且賤皮子果然是賤皮子——大名府計程車紳們或許咬著牙,實在強撐,因著常昆就在他們身邊。可外地計程車紳,在吃過大虧之後,腦子一轉,發現常氏商隊物美價廉,蘊含著巨大的利潤,於是一拍腦袋,轉而跟常氏做起了生意。
妥協性便顯露無疑。
外地的一妥協,大名府計程車紳們知道之後,憤憤然,緊接著也開始妥協了——好你們一幫外地的混賬,咱咬著牙不吃裡面的好處,反倒教你們吃了,怎麼能行?
於是偷偷摸摸,也開始與常家鎮做生意——不敢自己來做,是吩咐手底下的白手套們來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