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斂大軍第一站到達的是鉅鹿城,畢竟,黃巾軍名義上還是以張角為主導,誓師伐漢,離開張角。
此時的黃巾軍隱隱跟後世剛剛打下金陵城的太平天國有些類似,張角就是天王洪秀全,做為精神象徵,楊斂則是東王楊秀青,是軍權在握的實際領導者。
如果不是張角知道楊斂真正的身份,並且與楊斂簽定了天道契約,依這塊神奇大陸上人們樸素的價值觀,楊斂和張角早就殺的血流成河了。
功高震主,並不是一個簡簡單單的成語,而是用一個個血淋淋的事實鑄就的事實。歷朝歷代,功高震主者,要麼幹掉上頭,自立為王,要麼就等著滿門抄斬吧,也只有碰到趙匡胤,才有杯酒釋兵權,這種為數不多的好結局。
“打江山容易坐江山難,以後這江山就交給道友了。”楊斂和張角站在鉅鹿城的城強上說道。
“道友要離開了?”張角眉頭一緊。
“是的,取締漢室之際,便是在下離開之時,希望道友不忘初心,一切以百姓利益為先。”楊斂說道。
“自不會忘。”張角正色地承諾道。
“既然如此,在下提一個建方,希望道友能夠答應。”楊斂說道。
“道友請說。”張角說道。
“全民持槍。”楊斂說道。
張角一愣,沒想到楊斂會提這麼一個建議,同時,張角內心之中也鬆了一口氣,看來楊斂是真的要離開了,否則也不會以類似託孤的口氣說出這樣的話。
無形之中,楊斂給張角的壓力太大了。
“我知道,全民持槍會產生種種問題,但是,請道友不要忘了,當年百姓不就是面對各種壓榨的絕境之下,才會跟著道友一起走上這條路的嗎?別的我不知道,我只知道,有槍在手,任誰也不能肆意欺壓百姓。”楊斂正色地說道。
“好!貧道同意了。”張角想了想,便點頭說道。
確實如楊斂所言,全民持槍會有這樣那樣的問題,但是,相對的,官府不敢肆意欺壓百姓,再加上這麼多年以來,青州百姓民智已開,全民持槍也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可怕。
青州如此,只要在各個州郡實施青州模式,結局壞不到哪裡去,總比在漢室的統治下要強。
“後方就交由道友坐鎮了。”楊斂說完,便下了城牆,開啟遠征事宜。
楊斂剛一下城牆,便碰到了劉備。當年,劉關張三兄弟來到青州後,關羽和張飛便一致認為青州才是史書上說的大同世界,便強烈要求留在青州,關羽和張飛如此,劉備只得也留了下來。
槍械的發展和普及,使得個人武力在戰爭中的作用越來越小,關羽和張飛也沒有成為軍中大將,而是從小兵做起,到了現在也僅僅是個千夫長級別,這與能力無關。
在楊斂制定的近代軍事體系下,個人的能力無限縮小,只要按照楊斂編纂的步兵操典行事,即使普通人經受過一定的學習和培訓也能勝任指揮官。
再加上武器的降維打擊,使得各種戰術、錦囊妙計之類近乎無效。
劉備也是如此,沒有比關羽和張飛強到哪裡去,關羽和張飛很滿足這種生活,劉備卻不滿足,一門心思想著建立巨大功績,好往上爬。
“渠首,下官想去幽州一趟,勸服公孫瓚投誠。下官知道,我軍強大無比,拿下幽州公孫瓚易如反掌,但公孫瓚手下騎兵來去如風,多少會給我們造成一些麻煩,索性不如下官去勸說他投誠,也使得我們不必浪費精力和時間耗在幽州。”劉備說道。
“好,去吧!公孫瓚雖為漢室陣營,但抵禦異族有功,告訴他,本渠首可以接受他的投誠,如若投降我黃巾,儘可放心在現有國界向北打,打下多大疆域,這些疆域就可以做為他的屬地。”
“明確告訴他,本渠首對他抵禦外異族的精神很欣賞,允許他在現有疆域外開藩建國,當然,幽州內的一切必須交給我黃巾。”楊斂正色地說道。
東漢末期的這些諸侯藩鎮,楊斂最看重、最看好的就是公孫瓚,因為他抵抗異族,有公孫瓚在,鮮卑、匈奴等異族不敢犯大漢邊疆。
公孫瓚白馬義從的威名不是吹出來的,而是在屍身血海間,用異族的血和屍首生生堆出來的名聲。
劉備當即去了幽州去勸說公孫瓚投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