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以豎起大燕的旗幟了?”慕容復聞言眼睛一亮。
“想什麼呢?你想以京東東路一路之力對抗大宋二十三路?別想了,我的意思是既然已經完成了對京東東路農村的佔領,那麼接下來,繼續以這種方式完成對其他路的佔領。”
“中原地帶先不要動,那裡是大宋的核心地帶,以京東東路為開始,佔據淮南東路、淮南西路和兩浙路,這樣也能將梁山與姑蘇的結在一起,順便給河北的田虎、淮西的王慶和江浙一帶的方臘送一些我們淘汰的武器和鎧甲,讓他們折騰起來,吸引大宋的視線。”
“等完全佔據了這三州之地,我們便大勢已成,到時,不管是豎旗成立大燕,還是繼續逐步殘食大宋,都在我們一念之間。而且你已經突破了先天,擁有兩百年的壽數,十年左右的時間你等的了。”楊斂說道。
“先生所言極是,是學生心急了。”慕容復立即平穩了心緒,沉聲說道。
至於如何暗中佔據廣袤的農村,楊斂和慕容復聯手打造的梁山體系,可謂是輕車熟路,畢竟有京東東路現成的成功案例擺在那裡,只要按部就班地複製就行。
接下來,楊斂便和慕容復分頭行事。依然是老辦法,楊斂先是進入各州府衙的衙門之中,顯示武力,進行武力威懾後,便用利益捆綁。楊斂還真沒有碰到頭鐵的人,可見大宋的根子已經爛了;
慕容復則是派出兵馬偽裝成響馬,緩緩地佔據各州府,然後按照梁山既定的政策,分糧分田,設立保甲等制度,將這些鄉村容納到自己治下。
至於說人才,楊斂從來不認為自己治下缺少人才,只是缺少發現人才的眼睛,也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有常有。
比如說漢朝的開國皇帝劉邦,他就是在沛縣起家,而一個小小的沛縣,卻擁有蕭何、曹參、樊噲、陳平等優質人才。
這還不是個例!
朱元璋起家的主要班底也是鳳陽人,徐達、湯和、趙德勝也是鳳陽人,李善長、馮勝、藍玉、丁德興是定遠人,定遠和鳳陽是臨縣,屬安豐路管轄,也算是朱元璋半個老鄉;
還有太平天國的洪秀全,他們的重要班底也是由廣西金田人組成;
孫逸仙的主要班底是香山人;
蔣光頭的主要班底是奉化人;
新華夏開國將帥中黃安縣有一百多人;
這說明了什麼?說明了民間有能人,這些能人只是沒有施展才華的舞臺所以泯然於眾,然後被歲月磨平了稜角,最終蹉跎一生。
如果沒有劉邦,樊噲終其一生了不起也就是個屠夫,蕭何也就是個小吏;沒有朱元璋,徐達、湯和等人也不會有如此功績,更不會在歷史上留下濃重的一筆……
毫不誇張地說,在廣袤的鄉村,有的是人才,真要起事,建立一個朝代,單單一個縣城就能有足夠了。
但是,絕大多數的時候,就是“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最稀缺的不是人才,而是開國皇帝,也就是伯樂。
長期跟基層打交道的人就會發現,哪怕一個小小的鄉村,都有能人。從一千個人裡就能挑選出一個各方面都十分優秀的可造之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