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薛祥,他也算是一位賢臣。
當年修建鳳陽宮殿時,李善長誣陷工匠施厭勝之術詛咒朱元璋,正是他冒著生命危險進諫,才救下了數千名工匠。
不止於此,他多次為工匠請願,許多人都承蒙他的恩惠。
朱元璋端坐龍椅,俯視群臣,目光不經意掃向李偉常立的位置,卻見空無一人。
心中疑惑頓生:“這小子怎的缺勤了?莫不是昨日責罰太過狠辣,把他打傷了?亦或是太輕,助長了他的懶怠?”
群臣三呼萬歲,行禮畢。
李偉之事暫且擱置,待退朝後再議。
大臣依次奏事,薛祥身為工部尚書,很快輪到了他。
“陛下,臣依李閣部所授之法,已將建造海船的預算編制妥當,請聖上審閱。"
薛祥雙手呈上預算案,語氣謙恭。
……
次日清晨,李偉竟未出勤,無論小青如何呼喚,都如石沉大海。
群臣叩拜完畢,朱元璋仍心存疑慮,暗忖李偉為何缺席。
眾臣逐次奏報政務,薛祥彙報之際,眉宇間難掩興奮。
“陛下,臣遵照李閣部之言,修繕海船的經費籌劃已然完成,望聖上過目。"
薛祥雙手捧上賬冊,神色恭敬。
……
當日早朝,薛祥因心情迫切,未待散會便徑直向朱元璋稟報。
朱元璋滿腹疑惑。
前一日,薛祥還因李偉之事憤憤而去,今日怎這般迅速便拿出預算?且看他面上毫無怨意,竟用了“指點”二字。
稍作思索,朱元璋也好奇李偉所提預算究竟是何模樣,遂命人遞上。
徐壽疾步取來薛祥手中的奏章,呈於朱元璋案前。
朱元璋展開一看,只見滿紙皆為整齊排列的方格,其中字與數字均規整填入。
此表格淺顯易懂,朱元璋略加瀏覽,即明其意。
各類專案分明羅列,單價、數量、總價清晰可見,小計、合計亦有標註,更以複雜同音字標記數值,以防篡改。
妙哉!如此編排,條理分明,既節省開支,又可杜絕下人舞弊。
一旦款項短缺而物資未齊,必難逃脫。
當今大明記賬之法雖有一定規矩,卻遠不及此類表格式之高效。
雖李偉稱此為預算,然朱元璋觸類旁通,瞬悟此法於賬目中最為適用。
“甚好!薛祥啊,朕未看走眼,你這預算做得極佳!當賞!”
朱元璋興奮言道。
薛祥連忙跪拜:“臣不敢居功,全憑李閣部指點,臣絕無此等巧思!”
“哦?竟是李愛卿教你?”
“正是陛下,昨日臣去見李閣部時尚懷不滿,然李閣部詳盡解說預算之法,臣方知誤會,李閣部實乃棟樑之才,臣深感慚愧!”
朱元璋聽薛祥如此盛讚李偉,心中五味雜陳。
昨日他剛因李偉之舉將其痛責,如今方知這小子竟有這般本事,莫非他在裝傻充愣?
此刻朱元璋又喜又惱。
回想起自己對那小子寄予厚望,剛一上任便授其正五品官職,置於內閣要位,一心盼其效勞,不過偶爾懲戒鞭策,設陷阱相戲……
除此之外,他對那小子可算關懷備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