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中諸多聰慧之士早已看出端倪,就連胡惟庸自己恐怕也有所覺察。
這些年胡惟庸專橫跋扈、結黨營私,自認為權傾朝野,無人敢違逆,實則不過是個跳樑小醜,朱元璋早已佈下天羅地網,無論他如何掙扎,終究難逃法網。
毛驤瞥了眼前的年輕人一眼,能有此見解,至少說明他對朝廷事務頗為了解,且頗有見地。
“很快了。"毛驤冷笑著答道。
聽到這話,李偉心中稍安,總算大致明白當前處於歷史的哪一段了……唔,不對,應是清楚目前所處的大明時期的狀況了。
“胡惟庸意欲謀反,已被朱……陛下誅殺,隨後陛下便要廢止丞相制度,胡惟庸便是史上最後一位丞相!”
李偉話音剛落,毛驤的臉色驟然大變:“你竟說陛下要廢除丞相制?”
“沒錯,電視劇裡演的是如此……咳,史書上亦是這般記載!”
毛驤聽完,心中震驚不已,臉色變幻莫測。
這TM怎可能是他應該得知的事情?
陛下要除去胡惟庸,朝中有此猜測之人確實不少,毛驤自己便是其中一員,是朱元璋佈下的棋子之一,但陛下從未向他透露過此次行動的目的在於廢除延續千年的丞相制度啊!
既然陛下未曾言明,那他就不該知曉,也不該知曉,可如今TM的他就這麼知道了!
朝中不乏智者,很多人都察覺胡惟庸遲早會敗亡,然而這麼多年胡惟庸還能肆意妄為,與朱元璋的縱容不無關係,只是大家始終未能看透朱元璋的真正意圖。
武將勳貴們因頭腦簡單,事不關己便漠不關心;而那些稍微聰明些的,只需與胡惟庸保持距離便可置身事外。
至於文官,雖心機深沉,玩弄權術爐火純青,卻往往陷入迷局,加之這些人自視甚高,總喊著與皇帝共治天下,因此他們也不敢相信朱元璋會廢除流傳千年的丞相制度。
在他們看來,不論從哪個角度看,丞相制度的存在都有其必要性,廢止丞相制就等於自毀長城,即便稍微有些頭腦的人也不會做出如此愚蠢之事。
朱元璋偏要如此行事,他看透了文臣的心思,利用胡惟庸案為藉口,給他們來個措手不及。
日後若有人反對,便是胡黨同夥,如此行事正當合理。
毛鑲此刻已全然明瞭,卻無半點喜悅。
“那個……”
“閉嘴!來人,堵住他的嘴!”
其餘眾人也驚醒過來,似乎聽到了不該聽的內容,個個變了臉色。
持鞭者距離最近,幾步上前便捂住了李偉的嘴。
記錄的文書也顧不上書寫,趕緊拿來布團堵住了李偉的嘴。
眾人這才安心。
“拖下去,沒有我的命令,任何人都不得接近他!”
“遵命!”下屬一聲回應,押著李偉送入了偏僻的單間牢房。
李偉滿腹疑惑,卻又無法言語。
將李偉押走後,毛鑲眉頭緊鎖,此事真假難辨,但他確信多半是真的,這太符合朱元璋的風格了,籌劃多年豈會只為對付胡惟庸?
眼下最緊迫的是速速告知陛下,希望陛下念及忠誠,不會對他下手。
毛驤站起身,環視屬下,這些人顯然也意識到了問題的嚴重性,目光都集中在首領身上,等待指示。
“看好他,你們也不要再與他交談,我去宮裡向陛下稟報,回來之前,你們哪兒都別去。"
毛驤囑咐道。
這幾人頓時面露愁容,這等於也將他們軟禁了,但他們不敢違抗,只能恭敬應允。
毛驤出門關門,又調派士兵把守,禁止進出,這才跨馬直奔皇宮。
毛驤抵達皇宮時,朱元璋剛結束早朝,在謹身殿稍作休憩,隨後還有午朝和晚朝。
眾所周知,朱元璋是個勞模,大明朝二百多年間,僅有崇禎皇帝能與其相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