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偉的專業是理工科,因此他的歷史知識十分薄弱。
雖然學理科並不是導致他歷史差的原因,但這卻成了一個很好的藉口。
他對歷史的認知大多來源於影視劇和網路資訊。
“難道是錦衣衛?”
雖然具體細節已經模糊不清,但憑藉對明朝的淺顯瞭解,李偉推測朱元璋派來的這個人很可能是錦衣衛。
實際上,此時的錦衣衛還未正式成立,而是被稱為親軍都尉府,但這無關緊要,兩者職能大致相同。
想到電視劇裡那些冷酷無情的錦衣衛和令人毛骨悚然的詔獄,以及各種奇怪的刑具,李偉頓時面無人色。
他並不懼怕死亡,即便咬咬牙也能挺過去,但他最怕的就是疼痛。
李偉被帶走後,乾清宮再次恢復了寧靜。
“傳我命令。"
朱元璋注意到李偉遺落的揹包,再次招手示意,立刻有個小太監低頭快步進入,跪拜在地。
“奴才參見聖上。"
朱元璋手指一指:“把那個包遞過來。"
“是,聖上。"
小太監聽命後,小心翼翼地跑去拾起李偉的包,感覺沉甸甸的,隨後來到朱元璋面前,俯身雙手呈上。
“開啟它,看看裡頭裝的是什麼。"
朱元璋並未接過,而是吩咐小太監自行開啟檢查。
小太監答應一聲,開始嘗試開啟包,然而摸索半天也沒找到合適的辦法,心中不禁焦急起來。
朱元璋並不催促,只是默默注視著小太監的動作。
終於,小太監無意間觸到了拉鍊,拉開一道縫隙,眼前豁然開朗,他抓緊拉鍊用力一扯,包隨之敞開,小太監這才長舒一口氣。
接著,他一件件取出包裡的物品:
最顯眼的是一個黑色四方形板子(膝上型電腦),接著是一根尺餘長的短棒,外面裹著陌生材質的布(摺疊傘),還有些雜七雜八難以辨認的東西。
朱元璋讓他把東西放到書案上,在燭火旁仔細檢視。
說實話,除了幾樣沒見過的,剩下的全都聞所未聞。
朱元璋端詳片刻,發現其中有一個帶蓋的容器是用來盛水的,還有一個小冊子,其餘的大多不知用途。
“這些物件妥善保管,除朕之外不得讓任何人接觸。"
此人身份不明,攜帶之物更是匪夷所思,為防萬一還是謹慎為妙。
“遵旨。"
小太監將取出的物品重新裝入包中,拉好拉鍊。
次日清晨,李偉一大早就被押送到詔獄。
昨夜城門緊閉,李偉在冰天雪地中捱了一晚,直至清晨才被押到這裡,他試圖討好守衛打探情況,但對方根本不予理會。
實際上,那兩名守衛已被帶走審訊,畢竟他們負責守門,卻任由一個人堂而皇之地出現在朱元璋面前,以朱元璋多疑的性格,怎麼可能輕信他們的說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