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接到曹旭帶人離開的訊息的時候,整個人都是懵逼的,他想著,之前曹旭不是已經消氣了麼?怎麼又鬧出這一出來?
尤其是,這事看著不像是曹旭能夠幹得出來的呀。
但有一點很確定,曹旭雖然帶兵跑了,可曹操並不能這麼任由曹旭跑掉,他得在事情鬧大之前把曹旭叫回來。
否則曹旭的罪名才是真的要掉腦袋的。
可就在曹操讓人把曹旭叫回來之前,張繡打過來了。
曹操頓時顧不上曹旭的事情了。
由於張繡之前的表現一直很好,曹操也對他放鬆了警惕,此時張繡打過來,曹操完全沒有防備。
且他們紮營的大體方式是張繡的兵馬在內而曹操的在外,總體看起來呈現為一個半包圍的狀態。
如果是正常來說的話,這應該是對曹操非常有利的情況,尤其是作為進攻方來講。
向來都是包圍的一方比被包圍的一方更佔優勢。
但此時的情況卻不同,曹操雖然圍了張繡,可他並不是作為此時的進攻方,他反而是最沒有準備的那個人。
而作為一個毫無準備的被人揍了的人,曹操由於紮營的方式問題,他並沒有獲得足夠的縱深,也就是說,在毫無準備的情況下,張繡可以輕鬆的穿插在曹操的大營之中。
當然,這並不是最可怕的事情,最可怕的是,因為沒有足夠的縱深,也就沒有辦法拖延足夠的時間,曹操計程車卒們壓根都還沒反應過來,就已經被張繡的人馬殺過來了。
至於說曹操自己,他的情況也沒有好很多,張繡可是直奔著他來的。
因為他們中間並沒有間隔有重兵,因此曹操就連戰略轉移這種事做的都十分匆忙。
當然,此時的曹操並不需要問張繡為什麼幹出這種事情來。
他很顯然想到了鄒氏。
大概是他和鄒氏的事情被張繡知道了,而張繡覺得無法接受,因此幹出了這種事情。
可他為啥不能接受啊?
曹操覺得吧,張繡就算反對,但他大可以來找曹操說呀,完全沒有到需要搞出這麼大的場面的地步吧?
畢竟曹操雖然也知道他這事情做得不算好,可他和鄒氏你情我願的,即使鄒氏是張繡的嬸嬸,可張濟都已經死了好多年了,鄒氏是個寡婦好嗎!
如果張濟活著,那麼為了這事打仗是可以理解的,或者說張濟剛死了沒多久,那麼發生這種事也不算誇張。
可張濟死了好多年了呀!
曹操心說這不至於呀。
他其實都想好了,如果張繡表示反對他要怎麼說了。
男女之事,你情我願,根本不算啥,就算是個寡婦,可這年頭寡婦再嫁那也不新奇呀。
嗯,曹操也承認,最開始的時候鄒氏確實是有些不情願的,但曹操這人嘴甜嘛,他哄起女人來就更甜,再加上他即便貌不驚人,但也不算難看,此時更是有權有勢,於是還是很有資本的。
鄒氏也是從剛開始的不樂意,被曹操給哄好的。
所以說,這既不是搶佔,也不是做三,張繡這到底是鬧得哪一齣?
曹操一邊騎馬狂奔一邊想不明白這事。
曹操要去的地方不是別處,正是曹旭大營的方向。
就算被打的很突然,但曹操至少是個帶腦子的人。
因此他很清楚,自己的大營是不適合與張繡對峙的,尤其是此時張繡在跟他幹架,曹旭的大營就不一樣了。
曹旭走的匆忙,估摸著是隻把人以及各種糧草輜重帶走了,紮營的時候築起的一些基本建築應該還是都在的,比如高臺壕溝之類的。
因此曹操就要藉著曹旭的大營作為他接下來的落腳點。
至於說士卒……曹操正在讓人組織士卒儘快撤離,然後轉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