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否認,紀衡不是什麼智謀之士,他比之陳宮荀彧之類,在這方面差的不是一點半點,但紀衡在大局上一直很靠譜,從黃巾之亂,再到濟南,再到青州,一直以來,紀衡在大事大方向的把握上都是很準的。
因此這種時候曹操就很願意聽聽他的話。
紀衡道:“按照最新的訊息,幷州大半已經落入袁紹手中,如果不出什麼意外,要不了多久幷州將全部歸屬袁紹,既然如此,我們便以此為前提來做個分析。”
曹操點頭,他贊同這一點。
幷州眼看著是袁紹的了,也就不必再分開算了。
紀衡道:“涼州邊遠之地,而且自從上次的內亂過後就元氣大傷,一直沒能恢復過來,就算恢復過來,恕我直言,多少年來,涼州也沒能真正的對中原大局產生過影響。”
畢竟太靠邊了。
如果說近期影響最大的一次,那還得是靈帝時候邊章韓遂的那次叛亂,這時候倒也不必再提了。
把太靠邊邊上的涼州去掉之後,紀衡的手指沿著地圖畫了個圈:“此時幷州,冀州,幽州都已經屬於袁紹,而剩下的……青州和徐州在主公手中,司隸地區被分出一塊為雍州,此時正是李郭二人的地方,至於說洛陽,一個十里無人煙的地方也是不必考慮的,那麼就只剩下了兗州劉岱了。”
紀衡給了個總結:“如今的北方除了主公和袁紹,也就只剩下李郭二人和一個劉岱,主公以為,解決這兩方又需要多少時間呢?而此事之後,袁紹在北方最大的威脅又是誰呢?”
曹操再怎麼跟袁紹一條心,那也是分的兩家。
是兩家總不如一家。
袁紹若是要和袁術相爭,或者不提袁術,僅僅是為了他自己的雄心,統一北方也是勢在必行。
袁紹不是給一塊地盤就能安分過日子的人,否則他當初打什麼幽州,此時又幹什麼要去打併州?
對於袁紹和曹操這樣的同盟來說,最重要的是要有外部威脅,一旦外部沒了威脅,他們立刻就會成為對手。
別提袁術。
在陶謙失敗之後,袁術除了自己親自打到北方來,已經沒有了威脅袁紹的可能。
但袁術能打過來嗎?
劉表第一個就不同意。
而只要劉表能把袁術攔住,那麼北方最大的矛盾將會在曹操和袁紹之間爆發。
話說到這裡,曹操已經明白了紀衡的意思。
他沒有直接跟他說不要再跟袁紹玩了,咱趁早單幹,但他所作出的分析,確確實實就是在告訴曹操這樣一個事實。
但曹操卻不可能反駁,他也沒法反駁。
紀衡說的,全部都是未來一定會發生的事情,關於這一點,曹操知道紀衡不是在說假話的,他自己想想也能夠明白的道理。
所以曹操真正要面對的問題就已經很簡單了。
是為了一個原本就撐不住幾年就得鬧掰的袁紹放棄皇帝,還是為了一個能夠帶來長遠利益的皇帝放棄袁紹?
這一點,已經不需要有人去教曹操如何選擇了。
曹操自己應該也是很清楚的。
當然,紀衡不否認劉協也是個坑貨,關於衣帶詔那檔子事情也確實坑了曹操一把,但那又如何呢?
比起迎奉皇帝給曹操帶來的好處來說,衣帶詔和劉協平日裡的那些小折騰,壓根不能算是個事兒!
曹操人生的最大轉折點在於他得到了皇帝,從此他有了逐鹿天下的資本,正是皇帝讓曹操迅速的強大起來。
董卓最後被人打死,那是因為董卓太貪婪也太愚蠢,曹操不是董卓,他可以把皇帝這張牌打的更好。
有了紀衡的這一番話,曹操終於徹底下定了決心。
而一旦曹操在這件事情上做出選擇,大家也就可以暢所欲言了,接下來的事情反而不需要紀衡太過操心。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畢竟曹操對他的認知並沒有很大偏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