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蔡琰此時已經忍不住溼潤了眼眶,曹操這番話正是她最需要的認同。
蔡邕是被王允以不光彩的罪名處死的,而因為王允是當時誅殺董卓的英雄,蔡邕卻因為懷念董卓被他殺死,這將會是蔡邕一生的汙名,便是千百年後人家也要說蔡邕大概是收了董卓太多的好處,因此直到董卓死了還在懷念他。
這樣的罪名哪裡是蔡邕能夠承擔得起的呢?
蔡邕所做的一切,不僅僅是為了保住性命,更是為了保住這些珍貴的書籍啊。
否則蔡邕一人,何惜一死,大漢老臣的氣節他也是有的。
可他死了,這些最珍貴的東西又要怎麼辦呢?
紀衡看著倒是不覺得曹操在逢場作戲,因為蔡琰確實送來了青州最急需也是當世最珍貴的東西。
這些年青州雖然興辦教育,人家說起來也說青州的學風快要趕上賢才輩出的潁川了,可實際上作為青州主管教育的官員,紀衡知道並不是這樣的。
青州的底子太薄。
潁川有荀氏鍾氏這樣的世家,更有幾乎不勝列舉的名士大儒,青州有什麼呢?
青州今日的風光其實是靠著那些新興的科學支撐起來的,如果真的說到經學典故,青州是遠遠比不上潁川的。
也不是沒想過要改,這些年他們也從各處收購書籍,但這是遠遠不夠。
蔡琰卻送來了當年藏之於洛陽皇宮的書籍,這難道不珍貴嗎?
而除了這些,那些天文地理山川圖志農耕鑄造類的書籍更是能夠讓青州快速發展的東西。
如今各家手裡用的最多的技術還是從民間搜刮來的,但實際上各項水平是遠不如當年洛陽所藏的。
至少紀衡就能看出當年由官府精心所制的那些東西,水平到底有多高。
那是青州遠遠達不到的標準。
紀衡固然是給青州開了金手指,但他並不是樣樣都通,畢竟他是叫紀衡不是叫龍傲天,否則他還幹什麼一再擴大青科院的規模,聯合糜竺從大漢各地搜刮技術人才?
青州這些年之所以能夠陸續的出成果,是因為紀衡在推動,可他肚子裡的東西也就那麼多了,畢竟闊別現代二十多年了,還能記得的那些,紀衡都要對自己說一聲佩服,更多的東西早扯不上了,再加上時代所限,有些東西壓根搞不出來,因此紀衡也知道,青州的突飛猛進也就是這三五年的事情,當這個爆發期過去之後,青州將不再具有這樣的優勢。
畢竟底子薄。
可這次送來的這些書籍卻徹底為青州夯實了基礎,甚至讓青州在這些書籍進城的一瞬間就甩開了其他各地老遠。
這也是為什麼曹旭都沒能讓曹操從徐州前線回來,但為了蔡琰,曹操回來了,甚至親自安排了這樣大的場面來迎接蔡琰。
他所迎接所拜謝的,可不僅僅是一個蔡琰而已。
當然了,蔡琰是今天的主角,不過曹操也不會虧待自家人,在給了蔡琰足夠的場面之後,他又畫風一轉的開始誇獎曹旭了。
確實,在國家危難之際,全天下有實力的人都在袖手旁觀,可曹旭出兵了,她不為了爭奪皇帝,不為了其他任何事情,她只是單純的以一腔熱血去趕走膽敢入侵破壞自己家園的侵略者而已。
即便全天下都知道曹旭最後還是失敗了,但想想看,曹旭一介女子,且不過五千兵馬而已。
甚至前線的曹操都為此和陶謙停戰了。
好吧,和陶謙停戰這事就是個陰謀,但這不妨礙曹操這麼宣傳嘛。
這件事情搞的陶謙臉上挺不好看的,之前劉備一通逼逼,幫他裝可憐賺回來的同情和印象分,頓時被這件事情給拉下了。
人家要說,如果不是陶謙偏要拉著曹操幹架,如果不是陶謙耽擱了曹操的主力,這次青州就能派出更多的兵馬了。
五千人馬就能打出如此氣概來,如果青州的主力能夠去的話,那說不定能夠再現冠軍侯當年的輝煌呢。
陶謙這分明就是在給匈奴人幫忙!
陶謙簡直有苦說不出,曹操那點把戲,作為當事人他可看的透透的,他特別想反駁,如果曹操的主力還在青州,這次曹操就不會出兵了。
畢竟出五千人是一回事,往司隸派遣幾萬大軍那又是另外一回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