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紹知道董卓強大,只靠一路兩路是無法真正擊敗他的,所以他要做的並不是一直不管,而是在其他人將董卓的力量消耗的查不多,董卓虛弱起來的時候,自己再來一舉定乾坤。
畢竟,僅僅是挫敗董卓,和真正的打入洛陽那是不一樣的。
前期打的太兇猛,後期就難免後勁不足,到了真正拿好處的時候反而沒什麼力量了。
袁紹算好了,他和曹操的部隊加起來一共四萬多人,算得上是非常強大的一支了,且曹操帶過來的多數都是精兵強將,戰鬥力是遠勝其他人的。
因此算起來,若論實力應當是他們這一路最強。
且袁紹又是盟主的,真到了該進洛陽的時候,他既有盟主的名頭又有四萬多精兵的實力,誰還能爭得過他呢?
袁紹也是真的對曹操挺好,這種明顯有大好處的事情,他將曹操留在身邊,準備到時候跟曹操一起做。
……你看他都沒帶同是袁家子弟的袁術玩。
若不是真的想給曹操分好處,袁紹早把曹操派出去打頭陣了,他自己在後面坐收漁利。
袁紹本以為曹操怎麼說都該感動一下吧?
誰知道曹操聽到他這一番話不僅不感動,反而是大怒。
當然,曹操並沒有大罵袁紹,他喘息幾聲,硬生生壓下自己心頭的憤怒,開始試圖說服袁紹。
“本初,我們現在做的是救國的事情,董卓殘暴,人人慾誅之,我們起兵是為了道義,為了百姓與天下,是為了漢室江山,如何能計算這些名利?更何況是讓同樣心懷天下的義士們在前犧牲,我們卻在背後獲利?”
若是換個別人說這樣不識好歹的話,袁紹早就生氣不願意搭理了,心說我一片好意對你,反而是我的不是了?
但這話是曹操說的那就不一樣。
袁紹是清楚曹操那脾氣的。
因此這時候他就對曹操說道:“我也並非是不救國,我既然在這裡了,最終的目的當然也是討伐董卓匡扶大漢,但既然還有很多人在做這件事情,孟德啊,我們總得為自己考慮一下啊。”
他用的不是你我這樣分開的稱呼,而是用了我們,算是真的把曹操當自己人看的。
曹操也聽出袁紹這話了,可他還是說道:“那難道我們就只在這裡乾坐著?本初,我帶士卒們出青州的時候告訴他們,他們都是去討伐董卓,是去做英雄的,這時候卻叫整日窩在大營裡,我怎麼有臉對士卒們說這件事。”
袁紹道:“孟德啊,你還是太急躁,你且看著這幾日各地傳來的報告,你以為他們真的是還沒準備好?”
什麼糧草沒到位啊,什麼器械在趕製啊,什麼兵器不足啊,又或者說兵力不夠,補充的兵源還在路上之類的。
總之理由千奇百怪,但最中心的思想只有一個。
暫時不能打!
“我在等第一個出頭的人,他們也在等,甚至他們打定主意要跟我耗著,因為他們很清楚我不能無休止的等下去,我是盟主,時候到了我就必須拿出主意來。”
到時候不管袁紹點了誰,那都挺得罪人的。
如果到時候袁紹對誰下令了,那叫不得已而為之,至於說現在,大家還是很願意繼續裝死的。
曹操聽到這裡實在是忍無可忍,他站起身,乾脆的說道:“我先回去了。”
袁紹也是嘆息一聲:“孟德你回去好好想想,這事我難道還能虧待你嗎?”
他是一心拉著曹操要給他分好處的呀!
曹操沒說什麼只是快步離開了。
回去之後曹操就在自己的營帳裡大發脾氣,他又不好罵袁紹,最後乾脆拉了董卓出來當出氣筒,裡裡外外的把董卓罵了一頓。
……雖然在這事上董卓看起來挺無辜的_(3ゝ∠)_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不過現實並不像袁紹所想的那樣,至少他不需要等到最後關頭強制下令進攻了,因為有人主動請戰了。
要說起來袁紹一大早起來聽說有人請戰,當時就嚇了一跳,心說別是曹操想不開了吧?
結果等他懷著深沉的心情開啟桌上的竹簡一看,頓時就樂了。
不是曹操!
是誰?
孫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