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弘農楊氏,曹旭倒是知道的,但她本人其實很疑惑:“為什麼是楊氏呢?”
要說起來,弘農楊氏確實算得上是挺大的家族了,曹旭雖然不太愛關心這些事情,但她到底是生活在這樣的圈子裡,有些事情基本都是常識。
比如袁氏,比如楊氏。
弘農楊氏,說起來早期比較出名的人物如前漢楊敞官至丞相,那個時候楊氏就已經很有名望了,當然,這說起來有點遠,單純以後漢來說的話,楊震、楊秉、楊賜連續三代都做到了三公,楊賜倒是前不久才剛剛去世的,其子楊彪據說也十分有才幹,而且風評很好,如果不是因為父親去世需要丁憂,楊彪在繼承父親的爵位之後緊跟著繼承官職做太尉幾乎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他的資歷確實夠做太尉了,三公什麼的,很妥。
當然,因為楊彪回去丁憂了,於是太尉的官職空了出來,就被崔烈花錢買走了。
但不管怎麼說吧,看看人家的光輝歷史就知道這真的是一個很大的家族,並且算得上興盛。
連續三代出三公,能不興盛麼→_→
不過丁氏給曹旭選的倒不是楊彪這一脈,楊彪的兒子楊修才十歲,這也不靠譜嘛。
不過算起來跟楊彪這邊也是近親,因此家世是真的好,而楊氏的家風也是不用懷疑的,他們家幾代都沒出過讓人說人品不好的人物。
按照道理來說,這應當是一門再好不過的親事了,然而不管是曹旭本人還是曹操,其實都不見得特別高興。
曹旭說道:“我不太喜歡這樣的人家。”
曹操雖然承認楊氏的名望很高,家風也好,但如果說嫁過去的是曹旭的話,他也認為曹旭這話說的很對,曹旭不合適。
曹操皺著眉頭:“母親應當也是知道這一點的,可她為什麼還是選了楊氏?”
丁氏不可能不明白曹旭的情況,但她還是做了這個決定,這就很讓人意外了。
這事暫時想不通,但不管怎麼說,丁氏既然叫曹旭回去了,曹旭也就只能回去。
當然,得先把外面的黃巾解決掉。
由於今天來的只是先頭部隊,估摸著是用來試探的,或者說是給曹操一個警告,曹操如果知道錯了,該收手的收手,那麼大家也就陪著他糊弄一下,曹操如果不收手,那麼他們就會計劃著把曹操趕出濟南了。
因此第一天並沒有發生什麼攻城的事情,或者說,黃巾搞破壞還好,但攻城實在不是他們擅長的。
……他們連攻城器械都沒帶,而是開始臨時在濟南城外砍樹了,估計是想要原地臨時做一些簡易的器械。
要說這股黃巾背後不是有人指使,那可真是沒人相信了。
曹操這裡,得到訊息之後就在囤積守城的物資,雖然因為本身條件困難的緣故,並不能說物資充足,但也算攢了不少,再加上其實最關鍵的不是他們囤了多少物資,而是陳宮那裡能不能借到足夠當然援兵,因此也不急著開戰。
讓曹旭和曹操意外的是,第二天紀衡還是正常來工作了,雖然他看起來確實挺憔悴的,而且還非常少見的遲到了。
曹操安慰了他一番,最後還是沒忍住說道:“伯瑾啊,下次這種事,你可千萬不要自己去了,就算一定要找人,派幾個士卒去也就好了,何必親身犯險呢?”
曹旭也跟著點頭:“對呀對呀,你要是出事了,多不值啊。”
就為了一頭驢!
說起這個,紀衡自己也不知道該怎麼說為好,他嘆息一聲:“怎麼說也是一條性命啊。”
他是知道出去的危險性的,因此才自己去了,紀衡想著,在明知道有危險的情況下,反而派別人出去,自己躲在後面,這也太不是個東西了。
他的命是命,別人的就不是了?
他有親人朋友,別人也有啊,因此他怎麼能明知危險還選擇派別人去呢?
曹旭卻說道:“那你知不知道,昨天如果不是我找打你,後果會怎麼樣?”
說起這個……
“我還沒向你道謝,多虧你救了我的性命。”
然而這話說的曹旭根本不領情:“哎呀,你這人到底能不能聽懂別人說話呀,我又不是要你謝我!”
曹操皺著眉頭像是想到了什麼,因而說道:“伯瑾,我們不妨換個角度來看,如果昨日不是來福找到你,你確實很有可能已經死了,但更有可能被黃巾抓去做人質,你知道這意味著什麼嗎?沒人會拿普通士卒做人質的,可拿你做人質卻很有效,當然,在我們確定你是被抓走之前,無論如何我都會派人去找你的,這不是十人二十人,有必要的話,上百人上千人我也是會派的,你必須清楚自己的價值,或許生命是平等的,但所處在不同位置的人能夠產生的影響卻是不同的,你不能單純以生命的價值來衡量,更應該清楚你所做的事情的後果是什麼。”
在曹操看來,紀衡這心腸也太軟,或許說是善良吧,但這善良的卻有些天真傻氣。
紀衡萬一出事,沒死的時候得派人出去找他,死了也要為他報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