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曹旭說道:“母親說我也是大姑娘了,不是小孩子。”
……那是丁氏要你好好學管家呢!
可這時候曹旭拿出來說,這話似乎也沒什麼不對,曹操看看自家妹妹,已經從十多年前的小團團一個,長成了如今的小少女了。
那時候他可以把曹旭抱在懷裡,真的是很小的一隻,現在這孩子都快到他的肩膀了。
好吧,曹旭長得快是一方面,曹操本身就不高,這也是個現實問題。
但至少說曹旭不再是小孩子這話是沒錯了。
曹操想了想,覺得說一說也沒什麼:“但不許告訴別人。”
“放心吧,我不說的!”
然後曹操就說起了袁紹最近乾的事情,他對此的評價只有一句話:“本初的心太大了。”
袁紹說起來是隱居在家,但實際上他私下裡卻廣交朋友,其中多有黨人,已經形成了一股很大的勢力,袁紹還廣養門客,收留資助家境貧寒計程車子們,他雖不在朝堂,但外面提到袁家大公子,都得豎起拇指誇一句。
袁紹賢德的名聲不僅僅是洛陽,天下各處都有聽聞。
曹旭也是知道這事的,曹嵩提到過,甚至還說如果曹操也能像袁紹一樣出息就好了。
這時候曹旭歪頭看向曹操:“這難道不是好事嗎?”
“當然不是,”曹操說道:“我說本初心大,你道他這是學的誰?鄭先生給你講過戰國四公子沒有?”
見曹旭點頭,曹操繼續說道:“他這是學孟嘗君學信陵君呢!”
說起這個,曹旭就更不懂了:“學他們不好嗎?”
不是說這都是很厲害的人物嗎?
提起這個,曹操冷笑一聲:“當然好,但那也得看看時事和自己的身份!”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戰國公子說的可不像是現在,是個人都能稱作公子,那時候的公子是真真正正的與王室有血緣關係的,孟嘗君是齊威王之孫,信陵君是魏昭王之子,魏安釐王的弟弟,袁紹跟這些人能一樣嗎?!
可袁紹一個勁的學他們,沒腦子的看了也就說一句,袁家大公子名滿天下,是個公認的賢德之人,可有腦子的稍微想想,就都得問同一個問題。
袁紹你這是想幹啥呢?
你丫膽兒肥了是吧!
在曹操看來,袁紹現在說是聲勢浩大了,可實際上他是在自己給自己玩捧殺。
曹操能夠理解袁紹為什麼選擇這條路,袁紹如果做官,他或許確實有之前不錯的表現,但他畢竟在家守孝六年,再回去,即便朝廷看著袁家的面子還是在原有的官職上給他升一升,但又能升多少呢?
袁紹之前是做了縣令回來的呀!
再高一級其實也沒多高。
而以袁紹袁家子弟的身份,這個年紀卻只能做個比縣令大不了多少的官,這可真是夠丟人了。
就連他一向看不上的袁術,官職都比他大了好幾截,袁紹當然不願意。
而且,就算他現在開始好好做官好好奮鬥,但實際上這已經晚了,他慢了人家六年,以後也將很難超過,袁紹一輩子都得低袁術一頭。
袁紹怎麼能甘心再繼續從底層奮鬥呢?
縣令這樣的官職,說真的,放在普通人家裡還能當個官看,放到他們這些人家裡,就是個笑話,出入官場倒也罷了,要是過個十年八年再看還是縣令,那就真是個笑話了。
就連曹操都是第一次外放都是做個縣令更何況是袁紹?他的家世註定了他不可能接受這種結果。
所以袁紹走了另外一條路,養賢養名養士,他不成也是個超然世外的形象,若是成了,一入官場就必定是高官厚祿。
可曹操覺得,袁紹把聲勢搞的太大了,他知道放卻不知道收。
宦官家的另一重好處是,曹操能打聽到不少宦官那邊的訊息。
比如現在十常侍對袁紹就很不滿意。
原本袁紹在外面搞風搞雨跟他們都沒關係,他們只要讓皇帝高興了就穩當了,可袁紹太過親近黨人,又做的太露痕跡,這就讓宦官們緊張犯嘀咕了。
誰不知道黨人就跟宦官過不去,完全是有你無我的架勢啊。
看看前面幾次黨錮之亂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