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著上萬名稷下學子彷彿看破迷霧的神情,蘇牧風心中感慨不已。
世界觀的形成,是一個漫長的過程,它受自然和人文環境的共同作用,而且,社會教育對其的影響力最大。
在十幾年如一日的文道修行中,稷下學子的世界觀,早就被固化了。
天圓地方的世界,天道至高的法則。
視諸天星辰為幻夢,對浩瀚神秘的宇宙早已喪失了敬畏之心。
而研究世界執行規則的數理之道,更是被其視為奇技淫巧、旁門左道。
想要把數理之道傳授給稷下學子,重中之重,就是打破這原始的世界觀,再加以重新塑造。
而最簡單有效的方式,莫過於直觀的震撼性視覺衝擊。
——事實上,這也是接下來授課的主要方式。
“諸天星辰的運轉,遵循其既定的軌道。太陽東昇西落,日月交替而行,星辰交織銀河,無一例外。”
“漫天繁星是如此,萬事萬物也都一樣。而研究萬物運轉的規則,就是數理之道存在的意義。”
“提及萬物運轉,自然避不開第一個、也是最重要的一個問題。”
“——什麼是萬物運轉的原因?”
蘇牧風目光平靜地掃視了一遍臺下的上萬人。
毫無疑問,在固化的原始世界觀作用下,稷下學子們整天鑽研文道,哪裡有幾個人會思考有關天地自然的問題呢?
“是……天道?”
“日月交替,斗轉星移,當然是天道所為。”
“或許是萬事萬物自己的緣故?”
聽著這些回答,蘇牧風嘆息著搖搖頭。
終於,有一道嚴肅的聲音響起。
“力,形之所以奮也。”
出言者,正是一旁的墨翟,他神情肅穆道:“翟縱觀萬物運轉,無論是有形還是無形,都存在力的痕跡……請先生指教。”
言語之間,已經將自己徹底擺在了學生的位置上。
蘇牧風微微一笑,點頭道:“墨聖答的很完美,力,正是萬物執行的根源。”
這幾天來,蘇牧風一直在思考。
如果中洲數理之道的衰敗是由於體系的不完善,那麼要想把數理之道變成真正的“聖道”,究竟需要什麼?
毫無疑問,作為人類文明自然科學的根基,千年物理學的皇冠——經典力學,是最完美的答案之一。
它描繪了整個宏觀世界在低速執行下的機械運動規律,將物理學變成了一門真正的科學。
由經典力學而始,宏觀世界在人類眼中漸漸喪失了神秘感——文明的進化隨之爆發,短短數百年時光,人類就從中世紀的貧瘠土地,來到了月球表面。
倘若連經典力學都不能創造一條嶄新的中洲聖道,那還有什麼可以做到呢?
蘇牧風再一次望向茫然的稷下學子,道:“作為啟蒙者,力學是數理之道的必修課。你們是第一次接觸它,我並不指望所有人都能瞬間理解。”
“在數理之道的研究,計算與實驗是兩個最核心的渠道。”
“現在,為了讓大家對力擁有一個初步的瞭解……讓我們做一個小實驗吧!”
“首先,讓我為大家介紹一下,這顆蔚藍色的行星。”
蘇牧風打了個響指,下一刻,所有人便來到了地球的正下方,天際,一顆蔚藍色的星球佔據了大半個視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