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臺之下,無數的視線聚焦在對峙的兩人身上。
戰局,正式展開。
「豈曰無衣,與子同袍——」
剎那間,狼毫筆出現在李斯手中,一息之間,淡金色的篆體字跡出現在半空之中,正是《詩經秦風·無衣》。
韓菲也默默揮筆,同樣是一篇《無衣》,不過詩成的時間比起李斯要晚的多。
文位之間的差距,可見一斑。
自孔聖廣傳天下文道後,中洲大陸的戰爭,凡人軍隊固然重要,但文人已漸漸成為中堅力量。
文人參戰,自然不是依靠聖道經義,主要以“載道之文”為載體,透過兵家聖道破陣殺敵。
最淺顯也最廣博的應用,自然就是書寫古漢字的雛形,借先民造字、文明開啟所引動的天地之力,化虛為實。
大儒之境,才氣通神,甚至可以化“劍”之一字為劍陣齊布、“兵”之一字為萬軍縱橫。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再向上,較為常用的,則是兵家聖言,最高境界便是兵書,兵書一出,或奮勇士氣,或威震敵膽,或神力加身,或天兵降世。
但這些主要適用於大軍對壘,對於文人之間的文爭文比,則只有一小部分兵家聖言能適用。
蘇牧風先前用過的“瞞天過海”,其實便是另類的兵家聖言。
除了這些以外,還有“箴言雷音”之類的小技巧,但都只是奇道,並非正途。
最後,則是文人文爭、萬軍之中奪上將首級的手段。
——戰詩。
孔聖收攬列國詩作,彙集而成“詩三百”,被儒家尊為《詩經》。
其中頌唱戰爭的大爭之詩,得到才氣加持之後,即可引動天地之力,用於殺伐。
其代表性的詩作,如《秦風無衣》、《六月》。
《秦風無衣》加持才氣戰衣,令文士刀槍不入,倘若大儒書寫此篇,萬軍之中七進七出,衣角亦不沾染絲毫血跡。
《六月》召令千軍,化才氣為兵卒,一篇破城,以一敵國。
當然,由於才氣的消耗量過大,《六月》最低也要進士文位才能寫出,也只能召喚十名精銳之師,但憑此十人,陷陣殺敵、以一敵百已經不成問題。
《詩經》中的戰詩也只是拋磚引玉,由於列國常年征戰的時代背景,中洲大陸的無數文人,也在孔聖寫成《詩經》後開始書寫四言戰詩,優秀者數以百計。
當然,文士交鋒,首要選擇還是《詩經》原著中的戰詩。
就像這時候李斯與韓菲的共同選擇一樣,先以《無衣》加護己身,再擇機進攻。
喜歡神級位面教師請大家收藏:()神級位面教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