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老太太道:“你們孝敬,我心裡知道,真要我高興待會試之時為沈家掙個功名回來比你請這戲班子讓我高興多了。”
沈宗德正欲再勸,沈老太爺在一邊呷著茶發話了,“老太太既然體諒小輩們,你們也莫拂了她的意,就按她的意思辦罷。”
沈宗德三人只得照辦,各自回院好生□□了番兒子們,必得好好努力考個功名方不負老太太疼愛之意。明生三人俱是誠惶誠恐,又到了沈老太太屋好生一番敬謝才罷。
到了沈老太太生辰那一日,沈老太太穿著寶藍色緞繡團壽字褙子,下著墨綠色綢緞裙,額間帶著鑲拇指頭大的珍珠眉勒,花白的發間也簪上點翠倒懸蝙蝠紋簪,正中壓著一個金鑲玉寶蓮紋金簪,雍容華貴的坐在正座受子女孫兒們跪拜。
從沈大姑與工部郎中徐大人、沈小姑與順天府儒學教授嚴大人、沈宗德與葛氏、沈宗普與馮氏、沈宗榮與鄭氏,到孫兒輩徐光陽夫婦、嚴真真夫婦、徐光毅夫婦、嚴建平夫婦、徐婷婷夫婦、沈明松與程氏、徐光昭夫婦、沈寶玟與餘君彥、沈寶珊與鄭培仁,再到沈明生、沈明理、沈明勇、沈明學、沈明浩五兄弟,沈寶珍、沈寶玲、沈寶瑩、沈寶琪、沈寶璐、沈寶珏六姐妹,再下面幾個嚴真真孩兒團姐、圓姐,徐婷婷孩兒梁哥、寶玟孩兒燁哥、晴姐、寶珊孩兒瑞哥並其他子孫的孩兒,大大小小的上來磕頭,光磕頭祝福就足足磕了兩刻鐘,人一路排到簷外去,曾少清因著這些時日學習,也以半孫之理磕了頭。
沈老太太看著滿滿一堂的子孫後代,大的功名在身,小的各個少年美學,只覺得歡喜異常,想她沈氏一門真當得起衣冠之家這四個字。
沈老太太對著沈宗德道:“我瞧了這樣的子孫後代,比你請十班戲班子來還要高興。”說罷,忙讓沈宗德等領著各個姑爺們去外廳歇著說話,姑嫂、姑娘們在老太太身邊坐著說話。
沈氏二姑並葛氏等三個媳婦依次坐在兩邊椅子上,寶璐她們幾個姑娘坐在地下圓凳上。
沈老太太笑了一回:“雖說安慶府的景色怡人,我亦難得見識了回江南的景緻,但是今日看到孫兒繞膝,還是這般天倫之樂更加使人身心舒暢些。”
沈氏大姑道:“母親在外幾年,我是日夜難安,唯恐你們二老不耐南方的濕氣。”
沈老太太拍拍她的手道:“有宗德在你怕什麼,幾個孫兒又盡都是十分孝敬的,你弟妹亦是貼心不辭辛苦的。”
葛氏聽點到她的名字,只是抬臉朝沈老太太微微的一笑,道:“老太太謬贊了。”複而低眸斂容做泥菩薩狀。
鄭氏笑道:“外頭千般好哪比的上家裡頭,只是老太太未見識過外頭的山水,當是出去遊玩了。”
沈老太太道:“所以老太爺之前不滿宗榮這般急切回京,說他了幾句,但於我倒是十分理解,咱都是紮根皇城下的,哪一個人願意背井離鄉的,且我們如今又是要回京的,叫老三一人在外他怎受的住。我也同老太爺說了句直話,若非他要出去看看什麼江南山水,我還不願意挪動呢。這都是人之常情,怪不得老三。”
鄭氏知沈老太太這是在安撫她三房,忙道:“老太爺這是愛之深責之切,三老爺回了院裡還一直說辜負老太爺,如今既回京定要好好做出一番政績來,也好讓老太爺臉上有光。”
沈老太太聽了鄭氏這話豈有不愛之理,瞧瞧葛氏木訥不言,整日端坐著似個泥佛,好在幾個孩子多肖大老爺不肖她。二房馮氏為人內秀,人雖不錯但二房不是自個兒肚皮裡出的到底不喜些,整日只是三房鄭氏還到她老太婆跟前陪著說說話,心裡不免多歡喜些。
沈老太太道:“我前幾日叫雲露到你們院裡送東西,她回來說你房裡頭甚是素淨,我倒想著將後樓有一個緙絲梅花寒雀屏風,一個掐絲琺琅花枝紋春瓶,另有五彩的、釉的各色瓷瓶給你送去擺著,回頭叫人見了也熱鬧些。”
鄭氏忙道:“老太太疼愛了,我因著許多東西還未正經理出來,所以一時也未擺設起來,哪知道讓老太太這十分憂心了。”
沈老太太道:“你也莫客氣了,我也是知道了,一個七品知縣能有什麼好東西,上面要打點著,下面一家老小又要生活,能剩多少東西,莫說了罷。”
鄭氏見老太太如此說也只好應承下來。
沈氏大姑笑道:“老太太偏心了,光疼三房,我們出嫁了就不疼了。”
沈老太太笑著戳了她一指頭道:“好東西都給你做嫁妝了還好意思說,我剛有了點體己,被你知道了又要磨著去了。”說罷又對眾人道:“你們也莫說我偏心,我們沈家向來家風和睦,兄弟姐妹之間都是一團和氣的。今日老三困難著些我便多向著老三些,他日你們哪房或有不濟之時,我老太太自然也會伸這個手。”
葛氏對家裡家務概是無主張的,任憑大老爺裁斷,馮氏又一慣知道老太太不喜她這一房亦不多話,沈氏大姑與大房、三房一母同胞自然是為著兩個弟弟好的,沈氏二姑是庶出亦不多說什麼,剩下的幾個孫兒輩更不會多言,幾人齊聲聲的應老太太自是公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