說到最後,李泰發現李承乾突然有些似笑非笑很不嚴肅的樣子,忍不住強調了一遍。
“嗯嗯,我肯定怕。”李承乾心不在焉點頭回應。
他現在算是得到了一個相當關鍵的資訊,弄半天李義府得罪李泰的原因是讓李泰去上朝看戲。
看戲啊......
他李義府早知道那天有大戲要登場,那麼那日朝堂發生了什麼事能成為戲的。
無非就兩件:
一是河間王李孝恭為太上皇發生,後引太上皇親至。
二是李義府實名狀告當朝太子。
要說這兩點,那就有意思了。
李孝恭會為太上皇發聲,能推斷出這一點的人不少,但能明確到某一天的,除非親口得到李孝恭的承認,誰能擔保說某日定有大戲可看。
而李孝恭除非是傻了,才會把逼陛下下罪己詔的事情宣傳出去。
萬一被有心人利用了怎麼辦?
大家都是懂人情世故的人,李孝恭不可能不懂。
他提,是人情。
如果當真了,那就是事故。
所以李承乾敢用一萬個理由證明,李義府所說的戲,一定是第二條。
他實名舉報自己,讓越王看戲。
好傢伙,這可把李承乾給氣壞了。
可在氣憤之餘,他也覺察出了真相。
李義府此舉,應該是向李泰示好,甚至說是示好都輕了,該叫投名狀。
李泰確實素有文名,在士林中聲望極高。
但自己呢?
在眾人眼中也是無功無措的太子啊。
他有膽量在這個時候就站隊,這般賣命的站隊?
除非,他有把握!
都說蒼蠅不叮無縫的蛋,如果自己真沒什麼問題,這件事可能還真成懸案了。
但李承乾轉念一想,自己有縫啊,還是造反這種滔天大縫。
如此這般,那結論就簡單了。
李義府肯定是知曉太子造反一案的人員之一。
“呵,原來是他。”
李承乾默默低語,想到了神秘人向蘇家扔紙條一事。
要說這二者沒有聯絡,李承乾可打死不信。
作為一箇中庸的太子,他可以很自信的說沒有樹立任何敵人。
就這樣還能與他有利益牽扯的,也就是剩下的幾位皇子。
李泰就不說了,這貨現在還在寫詞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