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婚事,和我有什麼關係?
小安子懵了,半晌回不過神的那種。
長孫家慶就不一樣了,受過教育的人,當即就要開口反駁。
細細一想,又發現殿下說的好像沒毛病。
大婚的所有佈置、規格等等,早已經明確,許多東西皇帝都不能輕改,更何況是太子。
難不成讓太子親自去搬石頭,掛燈籠?
只是...
道理是這麼個道理,怎麼這話就這麼讓人彆扭呢。
看著長孫家慶苦苦思索,眼神中帶著三分思索,三分迷惘,三分較勁還有剩下九十一分的憋屈。
李承乾還真怕給他憋壞了,出聲轉移了話題。
“別想那些沒用的,你還是說說今天來找我有什麼事兒吧。”
經過太子殿下的提醒,長孫家慶總算是想起了正事,連忙正色道:
“我今天來是想問問,殿下可備好了詩詞?”
詩詞?
李承乾略微思索,便明白了長孫家慶的意思。
唐朝是一個詩意的朝代,這種詩意也浸透到了唐代婚禮中。不僅唐朝婚禮服裝極盡奢華,冠絕古今,甚至還有音樂歌舞來烘托氣氛,最大特點還在於,詩歌貫穿了整個大婚過程。
催妝詩,卻扇詩,障車文,一樣不落。
前兩者是男方接親時所需,餘下則是由女方請人代作。
如果真說整場婚事有哪一個地方需要他這個太子殿下親自來負責,估計也就是這些詩詞和洞房了。
“殿下。”
見李承乾沒有反應,長孫家慶又呼了聲,有些支支吾吾道:
“我聽老師們說,你得親自去請教他們。”
李承乾:......
這下明白長孫家慶來找他是什麼事兒了。
該說不說李世民對他這個太子是真的好,之前安排大儒李綱、陸德明教導,後來李綱和陸德明相繼逝世,又讓杜正倫和于志寧這倆頂尖大儒做老師,就這唯恐牌面不夠,還讓房玄齡領了個太子詹士的名頭。
太子大婚,催妝詩和卻扇詩是可以找旁人代寫,所以大家都想到了太子的兩位老師。
嗯,兩位老師自然想到了。
但左等右等,眼見大婚即將臨近,太子殿下竟然還不親自上門虛心求教,倆人氣得夠嗆。
稍一商量,讓作為伴讀的長孫家慶傳出話來。
只是李承乾這稍微回憶,腦海中浮現的全都是他們嚴厲、批評、直言進諫的事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