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早禾在一年中到底能收幾次,不單單是瓊州知府十分關心、當地百姓翹首以待、瓊州軍戶熱火朝天, 就連遠在千裡之外的京城整個朝廷高層亦是千百萬分地關注。
因為糧食問題乃是功在千秋, 若是能讓糧食增産, 這份功勞,絕對不比開疆拓土要來得小。
寶玉琢磨了一下:現如今一年三熟基本已經是早禾自然生長的極限了,自己用點小手段讓之再增一次收也不是不行——憑借交易位面裡頭和秦異人換點什麼土培營養液之類的也不是難事。但是!早年花田莊子才開始經營的時候, 自己就問過秦異人了, 就算後世的黑科技也沒有撒下種子就能源源不絕地收獲糧食的;再說, 土壤的肥力終究是有限, 就算是再好的肥料, 也不能撒一把就讓荒漠成良田,只能是把土壤的肥力提前透支。秦異人他們那個位面倒是包涵了星辰大海, 很多地方都是地廣人稀, 可以在透支之後輪換讓土地休息, 但是這個時代就算依舊是地廣人稀,可是廣闊土地中的耕田更稀!田地甚至就是一個家族安身立命的根, 就算農民有輪種的觀念, 但是哪一個從土地裡刨食的人能夠放棄一年四熟甚至一年五熟的誘惑?
【三熟吧,還是讓早禾遵循它本來的自然規律和産能好了。】事到如今, 寶玉並沒有什麼創世紀之類的爽感, 反而因為能力越大,行事更加周全了些、心態也更加平和了些。
…………………………
糧食增産不僅僅是收獲變得更多了這麼簡單,對於朝廷來說,如何調整稅賦亦是一件十分重要的事。寶玉可以預見, 因為早禾的出現,大明上下多少人蠢蠢欲動,譬如說出於公心欣喜於國庫即將滿谷滿倉的戶部錢尚書,譬如說處於名利心想要更進一步的瓊州知府……這都是容易解決的,最為棘手的,反而是這麼三季的早禾收上來之後,稻種該如何分派、分派完之後,地主階級和農民階級之間的矛盾該如何解決。
寶玉可不認為現在的地主和權貴們有這樣的覺悟,能夠在獲得更加豐産的糧食之後想著給佃農多分一些糧食——恐怕更多的,已經開始盤算要加多少成的租子了吧?
再者說,谷賤傷農。
如今瓊州島的軍戶們雖然不必擔心這個,但是等到早禾的種子分發開之後,那些原本慶幸於能夠近水樓臺種植早禾的南邊的百姓怕是沒能體會到豐收的喜悅,就要被驟降的糧價給深深傷害了。
這樣的問題,既然已經可以預見,就要在出現之前盡可能地掐滅。寶玉相信,遠在京城的十六是很樂意因為這樣的事兒和朝臣們鬥法的。
…………………………
先說回京裡,壽昌十四年的冬天依舊是很冷的。
武家阿奶帶著媳婦兒孫氏守在孫媳婦兒陳氏的産房外,因武平的媳婦兒陳喜提早了小半個月發動,所以産房這邊幹淨雖是打掃幹淨了,可是炕卻是臨時才燒的。
孫氏在側廂房坐了一會兒,覺得有些冷,便想著婆母這一把年紀了,要是因小輩生産凍著累著了,怕是更叫人擔憂,便開口勸道:“眼見平哥兒媳婦才發動,恐怕還得好一陣子,娘不如先回去您那邊屋子等,一有信兒,我定差丫鬟報與娘。”
武家阿奶搖了搖手:“行了,這婦人生孩子,都是在鬼門關走一遭的,阿喜給咱們家生了兩個胖小子了,也不能大意了去,你當時生貓兒也是第三胎……哎呦呸呸呸,我這是老糊塗了,這時候叨叨這些有的沒的做什麼!平哥兒那兒使人去通知了麼?”
孫氏知道婆母的脾氣,既然勸一回勸不動,那就是沒有用的,便應:“娘別急,産婆也說平哥兒媳婦是瓜熟蒂落,早十來天也是正常的。平哥兒那兒我方才已經讓門上的小廝去了,不過他最近忙得很,也不知道能不能按點回家。”
說起這個,武家阿奶也知道一些,畢竟現在整個京城的人都在議論南邊那個能夠一年三熟的早禾,大孫子在戶部雖雖只是個員外郎但是依舊忙得腳不沾地的。
所幸,陳氏雖然早産,但是依舊母女平安。
這也是巧了,當年孫氏也是先生了武平、武安,最後才生了一個入住如寶的武貓兒。
於此,武家阿奶對孫媳婦陳喜的疼愛又多加了幾分,有兒有女,在臘月裡湊成好字,可不是再吉利不過了?
武平果然沒能夠按時歸家,雖然吃中飯的時候,他就從小廝嘴裡得知了家中的訊息,但是政務當前,就連尚書和兩位侍郎大人都是熱湯就著饃饃打發了做飯食的,他一個小小的從五品員外郎,怎麼好告假。
待他回府之後,知道自己又多了個女兒,頓時有些發愁:啊,女兒日後到了年紀該被挑著去選秀了怎麼辦……
武家阿奶和孫氏還以為武平是白日裡的差事磨人,武家阿奶拍了拍大孫子的肩膀,小老太太的個子不高,伸手還怪費力的:“平哥兒啊,莫不是大人們擬的稅賦太高了?哎呀,奶奶同你說啊,哪怕是尚書大人親提,你也別贊同啊,這事兒可是壞良心的啊,最多咱就不吭聲麼。”
孫氏有些無奈地拉了拉婆母:“娘,不好妄議朝政呢。”
武家阿奶才不怕:“當今聖上好著呢,哪次有政令不是張貼出來叫讀書人站在旁邊念給咱們老百姓聽的?就連茶樓說書的每天清早都得先說一回‘新聞聯播’,這早禾的事兒,擱早年一定是祥瑞,咱們萬歲爺卻沒搞這些虛頭巴腦的,直接誇這是寶二爺慧眼如炬呢!”
孫氏算是看明白了,在自己婆母看來,誇寶二爺的人一定是好人,所以陛下就是大好人……
武平聽聞奶奶這樣說,頓時覺得有些羞愧,自己方才居然在想那些有的沒的,還不如阿奶的見識。
於是次日朝會之後,在錢尚書氣哄哄地問大家夥兒農稅比之如今多收二倍如何的時候,旁的郎中、員外郎都直呼大人英明,而武平卻有些不合群地沒吭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