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改土歸流、編戶齊民。
僅僅八個字而已, 但是在朝中所引起的震動卻有如千斤——並不是沒有人想到這個法子,而是他們想到了,也不敢輕易提。
就好像先皇時期的藩王制度, 基本上是個有腦子的官員都知道, 藩王制日後一定會養成大患的,但是當初先皇說一不二, 又有諸位皇子虎視眈眈,誰敢死了心地反對?
所以, 如今才得了韃靼幾乎三分之二的地盤——還是靠近南邊的這三分之二, 也就是說佔據了韃靼絕大多數可放牧草場, 下轄八個大部落,小部落成百,一句輕輕鬆鬆的改土歸流、編戶齊民, 但是其中蘊含的危險和殺機,卻是沒人敢深思的。
斷人財路猶如殺人父母,改土歸流,任命流官剝奪了原本草原上這些部落首領們的權利, 那簡直就是堪比殺了對方祖宗十八輩的血海深仇。
當衛閣老聽聞這八個字的時候,心頭湧出來淡淡的不屑,更多的是隱秘的快感:【看看, 他賈瑛也終究只是一個武夫而已,懂什麼民生!這打天下的時候需要莽夫,治理江山終究還是得倚仗文臣的。先皇在位的時候不就是如此麼?】
可是,接下來的時間裡, 衛閣老發現,自己可能高興得有些太早了。
…………………………
寶玉的奏摺裡,詳細敘述瞭如何實施這兩大政策並且給出了初步的計劃表,以朵顏三衛原先的地盤為試點,設立自治區。
首先,韃靼這個地名和稱呼得改了,不論是官方文書還是日常口語之中,都不要再提及舊事這一點,三位閣老都很認同,於是韃靼就成了大明蒙省);
其次,奉黃教,籠絡蒙古各部的宗教勢力,架空部落首領權利,這相當於扶持草原上原本就盛行的宗教勢力與部落首領抗衡衛閣老對此頗有微詞,覺得這是驅虎吞狼);
再次,對戰略要點建城並駐軍,由各路將軍統轄這一點大家也沒有意見,畢竟剛佔領下來的地盤,誰都知道還不穩當,一個不小心,煮熟的鴨子也能飛,所以不能放鬆軍事關系啊);
最核心的,則是對原韃靼下部落採取離散部落、齊民編戶的政策。
核心一點,大體如下:
一,陛下將蒙省的土地重新劃分,其中最強大的鄂爾多斯部和永謝布部地盤有所縮減,餘下部落則有所增加,想來這兩部落寡不敵眾,自然就沒有辦法反對這一條令。
二,原部落首領可選擇接受天子賞賜,被分封為當地王侯享有榮華富貴;至於履行比丁、練兵、清查錢谷、審理重大刑名案件、監督屬下各旗等職責則是由陛下任命官員負責。
三,凡登記在冊的戶口都必須按姓名、年齡、籍貫、身份、相貌、財富情況等專案一一載入戶籍,實施連賞連罰制度,嚴格限制牧民遊牧、耕種、往來、婚嫁。
這三點若是順利施行,則蒙省的經濟基礎實質上已從遊牧制轉變成畜牧制,實現了人口土地緊密結合,更加方便大明統治。
按照上頭所寫,不出十年,大明對原韃靼一地的掌控力將能夠達到前所未有之境。相信再過二十年,三十年,一代人老去之後,哪怕是蒙省當地人,都會覺得他們自己本就應該是大明子民的。
不過,這也有一點不好——就是前期需要一支強有力的軍隊在後頭作為支援,隨時能夠威懾那些並不很老實的蒙古各部的貴族們;以及持續需要強大的財力支援,才能源源不斷地在蒙省搞‘基建’——可是按照賈瑛所做預算,在蒙省花的錢,並不是白花,草原上的産出也是相當豐厚的,這一點,西域行省的治理足以提供相關致富經驗。
除了這兩點之外,連衛閣老都沒辦法昧著良心說,這賈瑛的法子不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