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作者有話要說: 紅包已發。
可是此時, 誰還顧得上賈政的心情與面子?
潼關的官員被禦史一行識破了老底, 現在著急想著描補過去, 遂信誓旦旦地說:雖然地下排水道坍塌了不少, 可是依舊可以履行排洩淤堵的職能。
然而這樣的話在這個時候說,已經不頂用了。
坍塌不少?依舊可以?部分職能?
咱們這邊來的都是工部和戶部的人, 別的不說, 算算寫寫的能力都是出眾的。這一路戶部的官員同工部之間交流密切, 雖動手不如工部的人快,當時剛才馮郎中算二十四條排水道排水速度的方法他們還是大多都聽明白的了。
這一溜兒的隊伍這麼多人, 心裡自有算盤,有多精通此事,又豈是這麼好糊弄的?
只不過, 心頭有數之後,工部的人是一邊慶幸及早發現潼關的這個大問題,一邊又有點隱秘的興奮——雖然這樣真的很不厚道, 這種時候還因為即將要被記下一筆的功勞升官兒而欣喜。
但是畢竟這趟出來前, 大家就知道, 這是風險與收益並存並且指標雙高的差事。
李文淵的臉色黑如鍋底,堅持要下一次排水道。
這話一說,潼關的官員面面相覷:這簡直就是要命啊, 自塌方開始, 那下頭已經很多年沒人下去了,欽差禦史要下去,萬一直接交代在地下, 這可不是咱的本意啊!!!
然而先皇都只能以名聲誘李文淵在某些程度上順著他心意辦事,今上更是直接從登基開始就奉行“你高興去查貪汙受賄就去查吧”的放養政策。李文淵的性子和他的名聲一樣大,絕對不會因為潼關官員幾句危言聳聽的話而改了決定的。
當然,在李文淵看來,這就是危言聳聽罷了;在他身後的戶部、工部官員看來,這絕對是高風險的事兒。對於塌方這件事,這兩部門的人都還是很忌憚的,畢竟銀礦、鐵礦自來都免不了塌方,只是因為地址隱秘而不為外人所知也。
【下去還是不下去?】
李文淵身後的人面面相覷。
從一開始就比較激進的工部馮郎中悄悄一咬牙:拼了,富貴險中求。
遂他上前一步,緊跟李文淵身後。
然後戶部一個姓秦的老主事也站了出來,倒是叫眾人刮目相看。
剩下的兩部門官員有話想說,但是李文淵抬手製止了:“本官也知下去之後有危險,諸位大人接下來的路段還有重任,就不要隨本官一起,浪費時間。咱們兵分兩路走便是。”
這話說的,聽上去就像是反話。
然後李文淵又強硬地安排了剩下的兩部官員去把整個潼關北面、東面、西面的城牆都檢查一遍,這……表明,他剛才說的,倒是正話了。
兩部剩下的人鬆了一口氣,即便知道這趟出門有危險,也有很多人沒做好心理準備一開始就下塌方的地下去查探的。
潼關的官員無奈:他們身為當地官員,還親眼看見過城內地表好好兒地就塌陷一個洞的情況呢。一點都不想下去好嗎?
於是他們把目光移到了潼關守將身上——排水道麼,從前也是密道,軍事要地,咱們當地官員應當避嫌吧?對對對!就應當避嫌!
這個理由——寶玉真心想給滿分。
【感情身為一地父母官,避嫌這個理由還可以這麼用?】但是他主軍務,剛才強硬插手查探地下水道的事已經是逾越了,現在也沒有代禦史責問當地文官的職權。
【不過按照李文淵的性子,都不必秋後算賬,估計待會兒從地下出來就要這些人好看了。】寶玉心道。
然後,有駐守潼關的章將軍站出來,願帶禦史下去。
於是回過神來的賈政也連忙想要挽回一點自己的面子,為表示自己剛才出言呵斥寶玉是出自公心的。李文淵給了他這個面子。
於此,寶玉環顧四周之後,安排吳鈺帶人護送一眾兩部官員,程峰帶人在下水道入口聽差,又點了朱犇等五人,每人負責保護一個李文淵、馮郎中、戶部的秦老主事、賈政、章將軍)。
張將軍自有親衛,可是他連親衛都不耐帶,只帶了兩人,這便是婉拒禁衛軍的人保護他的意思了——【開玩笑!潼關可是自己的地頭,要是還需要禁衛軍保護,傳出去,丟的是全部潼關守軍的臉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