尤其是末了,大聲表達以後也想像他大哥學習,做一名鐵甲禁衛,叫十六聽得頗為滿意:“好,今年你十二,再過四年禁衛招人,你便來試試,這幾年可要加把勁了,朕是不會叫人給你徇私的,能不能被錄用,就看你的本事了。”
禁衛軍每五年會退役一批,並有新人補充,但是巴望著這美差的軍中子弟多的事,陳淳這些農家出身的也就是因為前太子被廢才有這樣的機遇。就連陳家小弟都知道,自家大哥那樣的好運是不會輪到自己身上的,誰曾想,今天來看番人演出而已,居然得了這樣的機緣!!!
陳家小弟不笨,知道四年之後,自己只要不是個實在不堪的,便是能和大哥一樣,成為禁衛了,不禁咧開嘴:“萬歲爺放心,小民一定勤加苦練,學會一身本領,爭取早日為陛下效力。”
十六點點頭:“君子一言,駟馬難追。你雖年少,也不例外。你先看看朕的鐵甲禁衛,究竟是如何厲害的……初一,添兩張凳子。”
下頭坐著的陳老孃見丈夫兒子還被萬歲爺賜了座位,直直唸叨阿彌陀佛:【這哪裡是祖墳冒青煙,這是要冒七彩煙了!!!菩薩保佑,好叫陛下改個主意,不要獎咱家酒了,賞賜點真金白銀吧。】
也不能怪陳老孃見識短,她這麼遠遠的,哪裡曉得那兩個拳頭大小琉璃壇裝的葡萄酒,連酒帶包裝,雖不至價比黃金,可是也能與白銀等重了。當然,因為隔著距離遠,陳老孃並不知道,萬歲爺幾乎是賞了他家幼子一個出身,若不然,也不會想著黃白之物了——畢竟多少銀子也不如兒子的前程重要。
而一旁的陳鏢師,眼見堂兄和堂侄兒還被陛下賜了座,更加堅定了以後對這堂兄一家子要客氣一點的想法。
原本,觀眾們都打算等著萬歲爺抽完最後一個獎就退場回家了,但是因為今天的陣勢實在是非同一般,如今進場、如何座次都有章法,故而大家也不敢在城牆上的萬歲爺和一幹大人們都沒先退的時候輕易亂動。
再然後,那上去領獎的父子倆被陛下賜了座。
原本在十六身邊下站著的戎裝寶郎告罪一聲,然後上前幾步,去了午門的鼓樓處,頂替了鼓手。
接著,鼓點聲又起了。
先前聽過好幾回鼓聲的觀眾都興奮起來——這鼓聲,和方才那些番人表演之前的節奏一模一樣,可是再細細聽,又有些不一樣,更……叫人熱血賁張。
【還有節目,哎嘿!】
在場的人於是又伸長脖子,等著看下一場呢。
只見,那原本守衛摔角高臺的一百禁衛,在鼓聲響起之後,全部改跨立為立正,又在那個最開始巴貝爾跳下臺時發號施令的隊正的一聲哨子之後,突然全部右手一個用力,原本右手持著的長槍就入地三分,任憑人走開而不倒,當然這只是寶玉當初叫人設計的小機關而已,並不是百姓以為的這一百人全部天生神力,能夠力透青石板。
眾人還沒驚詫完畢,又聽到一個哨聲,才放下長槍的一百禁衛軍忽而變換隊形,分成兩列,從高臺東西兩個方向的臺階上小跑而上,瞬間全部站定在高臺。
上去之後,鼓點聲愈發急促了,一百人腳步不停小碎步調整間距,很快站定,成為了一個縱十橫十的方陣。
只露了這一手,就叫下頭的百姓看得驚呆了:這些將士,橫看、豎看、斜著看,全部都在一條線上!就像是墨鬥彈出來的一樣,筆直筆直的!尤其正面,瞧著哪裡是百人,好似只有最前排的十人而已!
“咚——”
“咚——”
“咚——”
“咚——”
放置在午門城牆之上的大鼓,足有六尺高,鼓面最寬處約摸五尺,原就是夜間報更用的,加之當初的工匠又是手巧,利用聲音的折射等原理,挑選了最佳安放的位置,午門城牆的鼓樓敲鼓,穿透力極強。
更不要提寶玉還混合了內力共鳴、共情,故而鼓聲更動人心魄。
高臺之上的程峰再不見往日嬉皮笑臉的模樣,站在第一行左起第一個,中氣十足地喊著拍子:
“全體,軍體拳,準備!”
“哈!”是百人同時雙手握拳,置於腰間,隨時準備出手。
鼓聲節奏依舊,程峰喊出的“一”恰好和鼓點同聲,踢、打、摔、拿、擰,招招帶風!
架勢舒展大方,動作靈活有力,步穩、勢烈、剛勁、有力。每一次出招都有一聲威風凜凜、戰意十足的“嘿哈”之聲,更是助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