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願獻血和被迫獻血是完全不同的,十六聽聞這事兒,心下一陣發涼:皇兄竟然是越發叫人覺得心寒了……
【罷了罷了,總歸是為了救父皇。】
…………………………
許貴妃派出去的死士到底是還沒找到下藥的機會。
第一,因為這一連串的事情之後,整個京城都戒嚴了,再有形跡可疑的人,只要被揭發,直接送進牢裡再查是否抓錯,端是不肯放過一個可疑人物。
第二,京城戒嚴,皇宮和各王府只有更嚴的道理。現在人人自危,生怕漏網之魚來尋事體,倒是讓平時疏篩子似的東宮也嚴密起來了。
第三,則是因為十日醉量少,未有十足的把握,不敢隨意浪費了這僅剩的三人份□□。
許環環其實一直是很有耐心的人,不然也不會在第一個兒子死了之後開始不動聲色地收集十日醉的原料:石榴皮、櫻桃籽、苦杏仁、石斛根、雪蓮葉、蜂尾針、蟾蜍血、白蛇蛻、虎牙髓……可惜缺了貓熊屎,只能用棕熊屎代替。
【若是當初再跟著寧姑娘一陣子,我許是能學到更多東西……】又或者是,過上完全不同的生活。
後面這一點,許環環不願去設想。
因為時至今日,她完全不後悔從前的選擇,人往高處走,自己想要活得好一點,有什麼錯?
而另一邊,育嬰堂的胡嬤嬤聽聞太子想要迫害僅存的幾位手足之時,喃喃自語:“沈家小子還不算太笨。現在就差最後一步。徐業,該你出場了。”
最後一步,就在今晚。
…………………………
誰也不知道為何太子殿下忽然在傍晚邊就發起狂來。
彼時,皇太孫帶著門人求見太子。太子在談事情的時候慣來不喜歡別人在旁伺候的——大約也是擔心隔牆有耳吧。想來,很多達官貴人都有這個習慣。
誰也沒料到,偏偏是這樣一個習慣釀成了驚天慘案。
原來,太子竟然有失心瘋!發作起來六親不認,居然提劍追砍自己嫡親兒子。
皇太孫帶著的門人徐業也算是忠心,捨身給主子擋劍,但是他本就是一屆文人,手無縛雞之力,而發了狂的人原本就有一股蠻力,只見太子一腳踹開徐業,獰笑著就追著皇太孫出了書房。
太子書房附近伺候的人都聽見了。
聽見了太子自稱“朕”,還對著皇太孫叫囂“父皇您該死就快點死吧,我會叫小十六下去陪您的,反正您也只偏疼他。”“父皇我做了這麼多年太子,已經等不住啦!”
是了,皇太孫水修遠和今上年輕時候的模樣極為相似,這也是東宮搖搖欲墜幾次又能重新站穩的原因——先有皇後未死之前的寰轉,也有皇帝後來的移情。
一時間,聽見太子說出如此大逆不道的話的眾宮人真是覺得眼前一黑。他們知道不論太子這回是發什麼瘋,完事之後,他們這些宮人的命恐怕是保不住了。
又有皇太孫水修遠的政治素養太高了,在聽聞他父王說出這番話的時候居然條件反射就去瞪視周圍的宮人想要封口,渾然忘記了自己正在被追殺。
最後就是因為這麼一猶豫,慘案發生——太子揮劍將他嫡親兒子刺了個對穿。
之後,太子又將劍從皇太孫身上□□,滴滴答著鮮血指著周圍的宮人,叫人喊他“萬歲”。
一群太監、宮女如鵪鶉一般,畏畏縮縮地跪下呼萬歲。
這一出鬧劇是太子妃曹氏帶著禁衛過來制止的,這個時候,堂堂一國儲君,居然在眾目睽睽之下齷齪不堪,一點從前風度翩翩的樣子都沒有了,叫人不得不感慨這越是光鮮的人吶,越是心裡頭藏著戾氣。
也是太子妃親手搬起花園的一盆綠植,直接從背後給了太子一下,禁衛才有膽子上去制服太子殿下,至於那倒黴的宮女,如何悽慘,難以用言語描述。倒是暗合了從前隱隱約約的小道訊息,說東宮秦側妃的家人經常出去採買小丫鬟,還專門要年紀嫩的那種。
之前只是風傳,現在倒是空xue來風,未必無因了……
所見之禁衛莫不在心裡唾罵一句:禽獸。
再後來。
太子妃涕淚橫飛地抱著皇太孫的身子,叫人去請沈千針。
“母妃,我……”我不明白、不甘心、我怕我會死。為什麼會變成這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