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btyetop >
sty1nove.k"
dataads297"
dataadforat="auto"
datafuidthresponsive="true"><ins>
五月、六月竊竊私語的原話是:“寶二爺出門這一趟,夾襖和中衣都換了一身, 還有些奇奇怪怪的氣味, 也不知是去了哪裡?”
其實那只是一頭長久沒洗澡的貓熊身上的酸爽味兒,和寶玉原本薰衣服的檀香混合起來才變得奇異了。
然而偷聽的小丫鬟比五六月小多了, 似懂非懂地和同屋的丫鬟學了幾句話,再結合梨香院那邊薛大爺似是而非的諸如“寶玉表弟好會玩兒”之類的話, 寶玉就莫名其妙地被潑了汙水……
難得二房有髒水,還是那個寶貝蛋身上的, 大房的邢氏樂得縱容下頭的人瞎傳。
被賈母喊來榮國府小住一陣子的史湘雲聽完之後簡直要氣炸了, 原本她還覺得二哥哥小時候口齒不清喊的是愛哥哥,年歲漸長之後, 寶玉一本正經地糾正了史湘雲二和愛的讀音, 並友情贊助繞口令若幹份, 在那之後, 湘雲再也沒喊錯愛了)和林姐姐定了親事,心裡頭有些不得勁兒呢, 轉頭聽到二哥哥出去尋歡作樂的訊息,又開始替林姐姐抱不平了——雖然她如今和林黛玉還是三觀不合,但是不妨礙同作為剛訂婚的女子,對未來夫婿還是抱有期待的心情的, 所以湘雲非常之憤慨,簡直是設身處地想了一回,衛家的公子要是出去胡搞亂搞,自己會怎麼應對。
湘雲面色不自然地找黛玉閑聊, 水晶般心思的黛玉哪裡會察覺不了?想到雪雁傳來的小話,黛玉眉頭一蹙:寶玉……分明就不是那樣胡鬧的性子,到底是誰在壞他名聲?
而坐在一旁的史湘雲見林姐姐面色不虞,便開始說話的聲音越來越小,最後前言不搭後語地亂說一通,被黛玉烏黑的眼珠子盯著好一會兒,湘雲才含含糊糊地說說:“反正二哥哥不是那樣的人,你別信那些人胡謅。”
黛玉又好氣又好笑,感情這麼多年,史家妹妹從來就沒長過腦子:“既然連你都知道是胡謅,我又為何會信他們?”
史湘雲先是鬆了一口氣,然後明白過來黛玉的意思,頓時嘴一撅:“算我鹹吃蘿蔔淡操心!”然後氣呼呼地走了。
紫鵑給黛玉換了一杯茶,勸說道:“姑娘又是何苦呢,史大姑娘自來都是這樣的性子,有什麼說什麼,並不是抱著壞心的。”
“她是沒什麼壞心,安知道會不會被什麼人利用呢?總歸還是她聽風就是雨,冒冒失失就認為寶玉表哥行為失禮,原先別人許是信三分的,被她一弄,到顯得有五分了;她再覺得自己是好心,鼓動了我去和表哥使小性子,原本三分的事情倒是像足了七分。你說這好心辦壞事的人,可惡不可惡?”黛玉邊說,邊看了一眼雪雁,“下次再聽到這些,不要說到我面前來,齷齪!”
雪雁不解:姑娘這是信了,還是不信呢?到底是生史大姑娘的氣,還是生寶二爺的氣呢?
…………………………
黛玉自然是不信的,這麼些年相處下來,寶玉是什麼樣的人,她雖然不能完全看明白,但是也曉得他有潔身自好這樣的品質,和寶姐姐的哥哥絕對不是同一類的人。但是瞭解歸瞭解,也不妨礙她聽到謠傳之後心裡有幾分不舒服。
這樣的一兩分不舒服,在次日寶玉來老祖宗處請安的時候也煙消雲散了。
…………………………
寶玉作為傳言的當事人,並不和一般人人那樣是最後才知道的。因為從江蘇帶回來的赤兒等小丫鬟長得就是一副憨厚的樣子,四處走動起來,反而最容易聽得小道訊息,比寶玉身邊的六個月要不惹人防備多了。
便是赤兒聽得一耳朵,在當晚就悄悄告訴一月姐姐,院子裡有傳寶二爺白天裡出去胡搞了,連衣裳都弄髒,換了一套才回來。
一月聽到這樣的話,又氣又羞:這事兒,且不說是假的。若是真的,老太太和太太指定就要拿自己和二月發作了雖然寶二爺允了以後自己二人婚配的事兒,但是錢嬤嬤也囑咐了,這事兒不要聲張,所以榮國府上下都覺得自己和二月被寶玉收房是早晚的事兒);當然,一月絕對相信這事是假的,有人造謠!寶二爺不是這樣的人。
於是她當晚就和二月查起了這事兒,查到源頭竟然是五月、六月嘴巴不牢,頓時就發了一通火,把四五六月嚇得如鵪鶉一般,再接著,她們也不敢擅專,於是報給錢嬤嬤。
錢嬤嬤皺了皺眉,又在次日一大早報給寶玉。
寶玉雖然覺得這樣的傳言於自己名聲其實沒什麼影響——清者自清。但是此事說明自己常年在江蘇,院子裡的丫鬟婆子規矩卻是鬆懈了,很應該敲打。遂叫錢嬤嬤帶著一二月在年前好好肅清一下院子的風氣,凡是有嚼舌頭的,一概不輕饒。
五月、六月算是慘了,被罰月錢不說,還寫了寶二爺特意要求的“檢討書”,並張貼在她倆的屋子門口——這是多麼丟面子的事情啊,自寶二爺七歲多搬到前院來,定下檢討書的規矩之後,這還是頭一回有二等的丫鬟犯了錯被罰。一時間,寶玉院子裡人人引以為戒,此為後話。先說回黛玉消氣的過程。
……
“這麼說,二哥哥昨日是買下了一隻貓熊?給它洗澡的時候弄髒了衣裳……哦,可是這貓熊到底是什麼樣子的?”
賈母處,現在只有探春、惜春、黛玉、寶釵並史湘雲。開口提問的是史湘雲,而寶釵則是略有不自在地低垂了眼瞼。
黛玉驚奇地睜大雙眼看向寶玉:“這貓熊……可是《史記·五帝記》、《尚書》和《詩經》中都多記載的貔貅?”
寶玉點點頭:“是了,貔貅皮在千年前是進貢的珍品。當時的人們希望軍中勇士像貔貅一樣勇敢,連軍隊打仗時都打著‘貔’和‘貅’的旗號,以震軍威。幾百年後,也叫貘、食鐵獸、竹熊或者貓熊。”
黛玉聽得自己考據之後,寶玉給出了更詳盡的解釋,還含笑看著自己,頓時面上飛紅——其實寶玉只是單純欣賞博學多才的才女林妹妹……
幾個小姑娘沒注意黛玉的羞澀,頓時來了興致,探春連連追問:“林姐姐還在哪些書上瞧見過貓熊的記載?”語氣中不乏佩服的意思。
既然三姐姐主動去‘討好’她未來的嫂子林姐姐了,史湘雲便不甘示弱地轉頭問寶釵:“寶姐姐也知道貓熊,對吧?”
寶釵笑笑:“《山海經》中也有記載,巴蜀之地有猛獸,名‘貘’,頭部和身體毛色黑白相間分明,但黑非純黑,白也不是純白,而是黑中透褐,白中帶黃。此獸牙齒鋒利,能夠嚼食銅鐵,古人便把它們叫成‘食鐵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