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寶二爺這是長大成人了?咱們到底該怎麼做呢?】
一月二月面面相覷,跟在寶二爺身邊這麼多年,寶二爺的性子她倆也清楚,雖然外頭名聲不太好說是個紈絝,但是實際是再守規矩不過的人了。從前透出的意思也是說日後會給身邊的人安排好前程,偶爾也提及,叫自己和三四五六月等人讀書寫字算賬,不是為了培養妾室的。所以如果寶二爺真的憋不住想要了,自己兩人是從還是不從?
講心底話,最貼身伺候寶玉的一二月反而對寶玉沒什麼旖旎的心思,大約是因為見識過了寶玉實在是聰慧過人,覺得這樣的人只能用來崇拜吧……
不過多年的主僕規矩告訴她們,主子若是有命,下人死也要從命的,不論是從生活上服侍好主子,還是從“那一方面”令主子滿意。
所幸,寶二爺不愧是寶二爺,洗完澡之後一點異樣也沒有了,對一月二月的態度也和往常一樣,只是注意了往後吃海蠣子的時候稍微控制了點數量。此為後話。
…………………………
【海通鎮上新來的官老爺是個傻子。】
三月十五之後,這樣的訊息不脛而走,以海通鎮為中心,向周圍輻射開。
因為官老爺開價五十文一斤收海蠣子!比市價的行情高兩成這事兒是真的。
堪稱人傻錢多速來的典型。
雖然現在是春耕正忙的時候,可是誰家也不嫌錢多的,尤其是明知道地裡長出來的東西靠不牢,有這麼個賺取意外之財的好路子,大家都不願放過。
白日裡,是家裡頭的半勞力出動,帶著框子、簍子、鏟子等等去找海蠣子——因為海蠣子往往都是吸附在礁石壁上的,不用鏟子,摳下來老費力了。
太陽落山前,是那些在地裡勞作一天的正勞力來海邊,一來乘著天未黑,再去遠一點的地方摸一些,二來也是拎著家人白天所得去過磅的地方稱重量。
汪小魚的弟弟也在白天那一類裡頭,他才十一二歲,水性卻好得很,一個猛子紮下去,那些水面下頭的海蠣子都逃不過他的手心。
傍晚,見到哥哥從地裡來了,他還半埋怨地沖著哥哥說:“哥,我都說了我拎得動的,你回家洗洗歇著就是了。”
汪小魚哪裡不知道這是弟弟心疼自己?老子娘死得早,自己把弟弟拉扯大,總算這小子不是個白眼狼:“沒事兒,咱家就那兩畝地,我能累到哪兒去?今天還有這麼多?你是不是又到深的地方去了?”
因為賈大人收海蠣子的已經收了十多天了,近海一些容易撬的地方已經被擢得差不多了,幸好當初大人說了,兩寸以下的不收,不然恐怕自海通鎮起,周邊的海蠣子都要子孫不留了。
汪小蝦今天撬了整整兩大筐子,拿紅布條把筐子的提手捆在一起,然後半侵在海水裡,浪頭打過來、又退回去,保證了筐子裡的海蠣子的鮮活。
三更和四更在僱人平整過的灘塗邊兒,地上插著一把傘骨子足足有一米半的大傘,下頭放了兩張椅子、一張桌子,桌子上是兩個水囊、幾柄刷子、一壺茶、一本冊子、幾根炭條。
沒錯,簡易版的遮陽傘、沙灘椅便是寶玉隨口一提給三更四更帶去的福利了,反正此地找匠人做一把大一些的傘也費不了幾個錢,倒是三更四更,外出收海蠣子,風吹日曬的,黑了不少,瞧著是比平時跟著寶二爺進出要辛苦多了。
不過三更四更反而不覺得辛苦,還因為被委以重任而感到自豪呢。而且,再沒見過比寶二爺寬厚的主人了,從前硬是叫自己幾個學習讀書寫字,年紀尚小的時候並不是沒有怨言的——憑什麼譬如璉二爺的小廝都不需要習字、鍛煉,偏偏自己四個要往著文武雙全的路上奔。後來稍微懂事一點才曉得,學到的,畢竟都是自己的,誰也奪不走;學到的多了,才有能力辦更重要的事兒,而不是如自己老子那樣做做小管事或者更不堪用地只能打打雜。如今就顯示出好來了——三更四更,一個過磅,一個記錄,刷刷地提筆寫好,一式兩份的條子,送來海蠣子的百姓憑條子,逢五逢十去汪小魚家換錢。
見到汪家兩兄弟來了,三更和四更也是笑眯眯的,畢竟都是年輕人,又借住在他們家裡,相處幾天,也算融洽,遂遠遠就相互打了招呼:“小蝦今天又是這麼多?”
汪小魚苦笑著說:“叫他不要往深的地方去,他就是不聽。”邊說邊拍了拍汪小蝦的腦袋。
“小蝦也是想多撬一點,多換點收益麼。”三更一邊說,一邊手下不停地上秤,“一筐二十三斤……這一筐二十四斤,減去兩個筐子四斤一共四十三斤,二千一百五十文,收據拿好。”
汪小魚和汪小蝦兩兄弟已經不像第一天拿到條子那樣吃驚了,猶記第一天,兄弟兩個聽到三更四更說本日的所獲有三千錢的時候……
那簡直就是難以置信、目瞪狗呆,三千錢,三兩銀子!要知道,此地的下等田才五兩一畝!
這麼一來,二十天,就是六十兩?
即便之後的時間因為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到撬海蠣子的大軍裡頭來,日收獲的重量是比不過一開始了,不過憑著汪小蝦過人的水性,基本還都以二千錢保底的。
汪小魚小心翼翼地收好四更遞過來的條子,然後又同弟弟一起把兩大框子搬到大陽傘斜斜對著的海灘邊,自發自覺地拿著水囊和毛刷子開始點海蠣子,點一些就往礁石上按一些,當然,這樣的活計也是寶玉另外給算工錢的。這裡是前些日子叫老鄉來整理出來的,把十裡坡的礁石運了一些過來,用以養殖海蠣子。
根據寶玉從資料上查到的文獻,生蠔的養殖分為插竹養殖、底播養殖、條石和立石養殖、垂下養殖等等。
因為是大姑娘上花轎頭一回,寶玉決定多種養殖方式並行,看看哪一種最適合此地。
因各類養殖方式的名字都很形象,再此便不一一解釋如何操作了。反正便是僱傭了附近的百姓,又是砍竹子、又是滾礁石、又是收漁網子等等,把汪小魚家附近的一塊海域圍起來了。
什麼?會不會有百姓有意見?
能有什麼意見?普天之下莫非王土。不要說是無主的海域了,就算是有主的田地,被權貴的看上了,不也得是乖乖交出去——當然,此地鹽堿地居多,目前為止幾十年了,沒出現官老爺侵佔百姓田地的事兒。
反正賈大人張張嘴,下頭海通鎮附近的百姓倒是挺高興的——這個賈大人挺大方的,替他做事,吃得好,拿錢也多,只可惜來得人手太多了,沒幾天就把事情做完了。然後便是因此,他們對寶玉收海蠣子的五天一付款方式居然沒有異議……
沒錯,每五天,寶玉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