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你說沒有,就沒有吧。”
魏春雨拍了拍手上的灰塵。“不過我倒是覺得,如果你這一年是在西德,你的成就會比國內還要更大。”
“為什麼?”
“雖然我不太懂你的論文。但我知道,很多實驗室都在重做那個鑷子實驗。”
“哦。”
陳泉聳了聳肩。
跟風做熱門實驗,算是業界常態了。88年的微馬達出來以後,之後的一年多,陸陸續續,有名有姓的微馬達,就冒出來十多個。
“你不要不在乎。”
魏春雨向四周看了一眼,然後才降低音量。“這次的重複實驗,有點不一樣。我聽到了些風聲。”
“風聲?你還能聽到風聲?你又不是他們實驗室的人。”
“他們不僅僅想發表篇跟風論文就算了。他們還在聯絡相關媒體,甚至聯絡到了那批人,所以我才得到訊息。”
“好吧,到底是什麼訊息?”
“我聽到到的訊息是,好像由於你做實驗,使用的裝置精度不足。所以你做出來的那把鑷子,算不上是真正的微米鑷子。”
“然後呢?”
陳泉嚴肅了起來。
關於光刻機精度問題,陳泉和趙良材等人,最開始就有過顧慮。出於經費考量,最後只能選了一個,國內最容易買到的,價格也比較適中的20微米實驗室用光刻機。
追求1微米級別光刻機,一個是經費不足,另外短期內,也不是能買到的。
但這麼做的後果開始體現。
雖然光刻機的加工精度是20微米,但鑷子本身有長寬比,結構體的長度,是加工精度的百倍不止。所以,這把號稱“微米鑷子”的實際總長度,達到了3毫米左右。
“不少人在重做實驗的時候,都是奔著所謂的《真微米鑷子》去的。”
“真微米鑷子?難道他們準備把我的論文,打成假微米不成?”
“哈!還真讓你說對了!他們就是想把你的鑷子,打成假微米!連帶著,你那篇論文,也就變成了假論文。你也就跟著,被搞臭了。”
雖然魏春雨不太懂半導體技術,但這半年來,看到的,聽到的,讓他對很多事情,都非常敏感。
“說我那個鑷子是假微米鑷子,我認!畢竟國內條件有限。但說我的論文是假的,他們有什麼權利?”
陳泉一臉不以為然。“他們連重複實驗都做了,不更能證明我論文的正確性了嗎?”
“你不會這麼天真吧!”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