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2日,冬至,週五
各科的教學工作,都接近了尾聲,馬上就要進入考試周期了。其他學年的考試周期早就開始了,新生由於軍訓,推遲了幾天。
電機樓三樓,階梯大教室。
電子系大一高數課。
教室裡鴉雀無聲,只有粉筆摩擦黑板的“噠噠”聲,在空中迴盪。
講臺上,由於謝頂,腦門鋥亮的高教授,寫到一半,突然把身體轉了過來。
陳泉有點奇怪,發現同學們都在扭頭,也跟著轉身。結果發現,在所有座椅的後方,電子系的趙良材副教授,站在高處,階梯教室二層的入口處。
“對不起,打擾一下。”
趙良材向講臺上的高教授,道了一聲歉,然後朝陳泉方向,揮舞著手裡的大信封。
“是發表了嗎?”
陳泉不由自主的站了起來。
他身邊的同學,迅速站了起來,給他讓路。
“應該是。”
趙良材幹脆走下階梯,與陳泉在教室中部匯合。
陳泉站在臺階上,仰著頭,接過信封,一把就撕開了封皮。
一張a4的列印紙,從信封中徐徐飄落。
但陳泉和趙良材都沒有彎腰去撿。
因為信封裡還有兩本簇新的樣刊。
印刷精美的樣刊封面,就是一個放大的半導體鑷子,夾著細胞的照片。
這張照片,陳泉和趙良材都無比熟悉。為了這張照片,整個團隊前後忙活了兩個多星期。
除了抓拍時機難以掌握以外,還有一個問題,相片拍完,必須等待沖洗。所以,女生團隊只能不停拍下去。拍完一批,沖洗一批,然後再進行挑選。
封面上的這張照片,是從近萬張廢照,近百張候選中,精挑細選出來的最佳結果。在它上面動用的人力,物力,還有時間,都超過了鑷子本身。僅僅在膠捲和沖洗上的花銷,就超過了兩萬元。要不是es專案組財大氣粗......
…………
“這就算是登頂了嗎?”
撫摸著,散發著油墨香氣的樣刊,陳泉喃喃自語。
“是,絕對是登頂了。”
趙良材手裡也拿著一本樣刊,不停撫摸著封皮上的細胞圖案。“真沒有想到,我們的論文,居然還能上nature的封面。”
眾人的心血,努力,沒有白費。
即使趙良材對照片再熟悉不過,從期刊封面上重新看到它,心中的感覺,還是十分震撼。
看著兩個人,只撫摸封面,但不開啟雜誌的奇怪動作,附近的學生,紛紛探頭過來。
由於陳泉多次在論文上署名,論文對同學們,不算什麼新鮮事物了。
不要說陳泉了,就是於耀贏都署名過論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