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的這個鑷子,要多長時間,才能做出來?”
曲峰身體往後一靠,舒舒服服地,享受起女兒的捶打。
“其實鑷子的思路很簡單,只要不出意外,也就是一兩週的事情。”
陳泉的信心十足。
最近的感測器專案,陳泉雖然不再親自動手了,但各種討論,都是有份參與。
而且,鑷子的結構草圖,“他”提供了不止一種。也就是說,即使失敗一兩種,都沒有關係。
“但必須要等到新的光刻機到位,專案才能啟動。”陳泉補充。
“為什麼要等新光刻機?”
曲峰有些奇怪。“你們的那些感測器,不都是用現在的光刻機做出來的嗎?”
“這次不同。這次我們是要衝擊s的。任何一點的紕漏都不能有。”
曲燕秋停下了敲打的手。“能上s期刊的論文,除了要有相當的技術水準,本身也要有賣點。”
“什麼意思?”
“如果用現在的老光刻機,限於精度,我們只能製造出一個毫米級的鑷子。說實話,就是請個微雕大師,這個鑷子都能雕出來。”
趙教授把話接了過去。他對實驗室的裝置更新,更上心。
“而用新的光刻機,就能製造出一個微米級的鑷子。對於工藝人員人員來說,毫米鑷子和微米鑷子,兩者區別不大,但是對新聞人員來說,區別就太大了。
如果你肯支援,我們甚至想買1微米的光刻機。”
“哈,你可饒了我吧。”
曲峰不再接茬了。
實驗室用的光刻機,雖然比量產型號便宜很多,但最新型號的1微米的光刻機,不說能不能買得到,價格無論如何,都要百萬起,過千萬也很正常。
.....
“對了,我看這幾張合同裡,金額都很高啊!”
曲峰把剛才扔下的檔案,又拿了起來。“軟體公司的錢有這麼好賺的嗎?”
幾項不同種類的資料收集,計價單位,兩份是5萬美元,一份10萬美元。
“這些ic軟體公司都很有錢。他們賣我們一套icense,就要15萬美元起。我們的工作站上,就有他們的一套。多了,我們也買不起。”
“這麼好的生意,你們是怎麼找的?”
“哦,這也多虧了我們前段時間發表的論文。”
由於加速度感測器論文分拆,那篇工藝為主的論文裡,塞進去了大量資料。正是由於這批資料,引起了幾大軟體公司的注意。
“看來,還是外國人的錢好賺啊。”
剛剛從傳統行業轉型而來的曲峰,大有感觸。
其中的一個原因,是中國的機械類產品,同質化嚴重,競爭激烈,尤其是傳統大廠,技術裝備落後,不虧損就算不錯了,根本談不上利潤。
另外一個原因,也跟計劃體制下的產品定價模式有關係。
不管包含什麼樣的技術,不管是否緊俏,定價的標準一般是材料費,加上工時費。完全不考慮技術溢價,品牌溢價,市場溢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