辦公室的正中間,大型工作臺上,是一段導軌,以及圍繞它部署的一套簡易進刀系統。系統周圍鑲滿了各種工裝卡具,感測器探頭。示波器,萬用表等測量儀器,在工作臺上,更是到處都是。
“趙師姐,你這是在做什麼專案呢?”
陳泉隨手拿起桌上擺著的一把車刀。
“我這是.....”
趙薇薇吃驚的看了一眼門口站著的宋國明,後者臉上也是類似表情。
陳泉的表現,完全不像新生,倒是跟經常檢查她進度的導師,儀態和語氣,十分接近。
“我做的是......”
畢竟陳泉的國際金牌名聲還在,趙薇薇沒有認為陳泉是沒有禮貌,反而認真的把專案介紹了一遍。
......
自從計算機技術出現以後,計算機計算以及補償技術,就是機械,測量領域的一個熱點。
為了博士論文,趙薇薇自然也要趕時髦,趕熱點,所以也弄了一個類似的題目出來。
趙薇薇的題目核心是,實際測量導軌,工件在加工中,形成的變形資料後,設計出一個經驗公式,然後根據此公式,補償控制工件,以及探頭的運動軌跡,用這種方法,在機械系統不變的情況下,提高加工精度。
其實這一類的課題早就有人在做了。但這種專案的可變引數太多。
例如工件的原始重量,切掉的重量,溫度,震動,導軌的截面形狀,甚至導軌的材料等,都會影響到經驗公式的正確性。
趙薇薇與其他人一樣,在這個領域不斷進行試錯,看誰能瞎貓碰個死耗子出來,找到最正確的公式。
整個試錯的過程,是漫長而又痛苦的。她需要不斷積累經驗資料,然後不斷改進公式,再繼續測量,無窮無盡的迭代。
“趙師姐,你為什麼不試試,實時檢測,實時控制呢?”
聽完介紹後,陳泉隱約覺得哪裡不對。
這種感覺,一半來自外來記憶,一半來自,前不久剛在德國參觀完的,磁懸浮列車研究基地。
磁懸浮列車的時速超過600公里,其對導軌,機車的精度要求,遠遠超出了普通的機加工水準。大量的新技術,新工藝,開始採用。
“哦?怎麼說?”
趙薇薇來了興趣。
正說著話,門外走廊,傳來一陣嘈雜的人聲。
“小宋,你把門關上!”
走廊裡,一群89檢測的新生,走了進來。
聽到聲音,馬銳走出計算機房。
“牛品老師不在,這些書是全檢測系的,他讓你們把這些書籍分一下,然後把89檢測自己用的拿走。”
牛品是89檢測的指導教師。
“幹活吧”
班長楊司山發號施令。
“你們明知道我剛剛昏倒,還把我拉來幹活。”
成興有些不高興。
“你昏倒?那我呢?”楊司山擼起了袖子,漏出了胳膊肘處的一塊紗布包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