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師落雪,鄭縣雪後,正後半夜風緊山冷,山中火光點點,有數十人鑽出一個密道。
小郡主直起腰往山下眺望,只見黑沉沉的鄭縣縣城裡黯淡無光,略有些燈火,竟如夜空中遙遠星光。
真是一個好去處。
這是臥牛山群盜常來的地方,按照他們的供詞,這裡是遠眺縣城的一個瞭望臺,每一次縣城中有什麼舉動,他們都能在這裡第一時間發現,並迅速把事情通報到山寨之中去,這是個相當寬廣的視野。
但他們用得著如此小心嗎?
“這些人沒說實話,他們還是不肯交待他們與衙門勾結的事實。”小郡主回頭吩咐,“查清楚他們的罪行了沒有?”
早在幾個月之前便進入這裡的中軍斥候答道:“調查的清清楚楚,幾乎沒有人不該殺。”
賊就是賊,說的在好聽也還是賊,你要是指望賊跟人講義氣,那是真東郭先生極了。
“審問清楚做好記錄後,該殺的一個不留。”小郡主吩咐。
沿著密道回到山後,半山腰裡,樹木蔥蘢處隱藏著一個不小的山寨,山寨中所有物事一應俱全,甚至連西陲所產的細鹽都有,虎皮交椅上懸掛著一把腰刀,看著尋常,可若是開啟,那刀鋒上連劈砍的痕跡都沒有。
這就是群賊所說的從官兵手裡搶來的兵器?
大概是真搶來的,但未必是經過戰鬥搶來的。
那些賊有比較強的反審訊的手段,連著好幾天也沒問出他們與鄭縣縣令以及當地土兵與駐軍的關係,只不過物證已經足夠證明他們是官賊勾結就行了。
小郡主檢視山寨裡十分標準的賬冊,上頭記錄著每一筆支出與每一次“收入”。
這又是一個巨大的疑惑,按照賬冊上的記載,群賊收入與支出顯然不是正經山賊的正常範圍。
例如去年春季的一筆收入,那是在春耕之前的幾天,賬冊上明確記錄著“銀十二萬兩,麥五千石”。
哪個賊窩出去一趟能有這麼多收穫?
但隨後,又有一筆支出,明確寫著“銀七萬兩,麥一萬五千石”。
這絕非臥牛山山寨的收入與支出。
偵查人員把這裡的山水幾乎都搜遍了,根據偵察這裡根本不適合建立稍微大一點的儲存性倉庫,怎麼可能動輒千石萬石的糧食呢,這裡頭肯定有詐。
“不知是給哪裡記賬的。”左右道。
小郡主道:“不用查了,這要不是鄭縣的縣衙賬單,就一定是附近轉運司衙門的某個倉庫,這紙張洩密了。”
什麼?
“國朝用紙,都有法度。大內常用旋麻紙,內閣多用京師白,地方各衙多用本部門的紙。其中漕司多用桑皮紙,這裡面有幾張用的就是桑皮紙。”小郡主道,“不過,中原地區各級官衙多僭越,除宮中的用度,各級衙門亂用紙張的情況層出不窮,內閣曾屢次下文申飭,均不得改善。故此,周圍三百里之內若有大型糧倉,則必然是漕司與山賊勾結,侵吞盜賣公家的糧草用作謀逆;若沒有,便是鄭縣縣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