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暢通無阻,萬民見依仗遠遠避開,百官見青羅傘立於道旁,劉大夏悶悶打著呵欠,手裡的燒餅都不想吃。
正悶悠悠到半路,劉大夏見轎子窗簾被風吹動,有冷風浸入,卻令他精神一振,忙挑開,正見一頂紅頂綠面軟轎在一旁緩行,忙一看,這不是新任禮部尚書韓文麼,這老倌兒不去吏部,卻往大內方向為何?
難道,這老倌兒也被錦衣衛盯上了?
韓文哪裡是被錦衣衛盯上了那麼簡單,他得進宮去對來年春闈的事情找皇帝商量一下。
劉大夏可不知道,來到政事堂,正要進門,一旁道上轉來個翰林,手捧一道詔令腳步匆匆。
那人劉大夏認得,是上屆科舉狀元,江西人,如今在翰林院當修撰,算是個沉穩的人,可他怎麼會來傳詔,此事如今不是內廷的人在做,就是行人司的人,翰林院修撰可沒有這個許可權啊。
“宰輔大人!”那人間劉大夏滿面倦容連忙站在一旁招呼。
劉大夏奇道:“你叫舒芬對不對?”
“是,”舒芬苦笑道,“陛下傳詔翰林院,叫下官來傳召內閣,要修《憲宗實錄》。”
劉大夏一喜,這不是好事嗎?
“陛下以楊老大人為首,主編修撰《憲宗實錄》,以楊慎為編修官輔佐修撰,翰林院對此也是一頭霧水,老大人,還請快快迎接詔令。”舒芬舉起手中的手詔。
這一下內閣四個人有點發懵,按說修編前朝實錄那也是好事情,可這個時候不追查盜竊皇陵的賊,皇帝怎麼會忽然想起這個來?
詔令很簡單,只是讓內閣“挑撥人手分配祿料”給楊廷和。
可這時這個舉動不由讓內閣很吃驚,李東陽甚至都沒問劉大夏昨夜為何匆匆回家的事情,捧著手詔沉吟了半晌,忽然眼睛一亮。
“開過年就得為科舉忙碌了,禮部尚書王華還在西安府,半年內只怕都無法返回,這一屆科舉總該有個人負責,你們說,陛下之意是否要在科舉上做文章?”李東陽問同僚。
小主,這個章節後面還有哦,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更精彩!
謝遷當即搖搖頭,老皇帝在這個時候可不會去招惹西軍。
“有幾分可能,你們瞧,這個舒芬,沒記錯的話上一屆的狀元,在翰林院也有三年了,考評一直都很高,也經常利用能上奏摺的機會勸諫陛下,如今麼,哼哼,”謝遷微笑道,“恐怕陛下也有在西陲安插人手的打算了。”
是嗎?
“該反擊一下,老夫昨晚正在上值,家裡來人哭得不行,錦衣衛校尉在老夫家裡猶如自家,該吃就吃該喝就喝,再放任他們囂張下去,錦衣衛東西兩廠都要被他們控制住了,”劉大夏跺跺腳,“翰林院人才濟濟,陛下若是有意安排人……咦?”
老頭兒一激動,神神秘秘地笑道:“諸公,昨晚老夫得到了一個訊息,陛下有意加襄陽郡主為平陽公主,襄陽郡主推辭了,但加鎮中將軍,領平陽府內外事,你們說……”
那三個又驚又喜,這當然不符合祖宗家法,可如今天下有了兩個女國公一個女世侯誰還在乎這些啊。
“差不多,我看差不多,陛下這是要……嗯,懂了,”李東陽也有些雀躍,“這麼算下來的話襄陽郡主主掌平陽府,領鎮中將軍,那麼平陽府的衙署人員自該重新調配,這下全明白了,舒芬是翰林院修撰,讓他來傳召,豈不是說,陛下要用這些宰輔的後備人選在平陽府開始落子?!”
老皇帝有沒有這個想法很難說,內閣如今有了這個想法,且一發不可收拾。
喜歡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請大家收藏:()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