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室山勝觀峰上寒風呼嘯,哈密王府銀安殿卻溫暖如春。
老王爺繞著剛修了一遍的牆壁轉一圈,這壁爐還真有些作用啊。
“本來說是要研究鍋爐,但雖然有目標,也有大概的做法,可這過程只怕很難做到,最難的就是水壓調解。”城工局的人很撓頭。
隨著天氣越來越極端化,哈密到冬天竟出現了大面積凍傷的人群,城工局的人不得不將目光從城市垃圾及廢水處理上轉移到這邊來,壁爐是他們根據幾個從東南沿海過來的紅毛的建議,根據哈密的地理位置設立的第一個取暖系統。
只是這麼做有個很不好的後果就是,一到冬天哈密的空氣有些汙濁。
畢竟,哈密採煤雖然沒條件,可哈密人的生活條件高了從別的地方運來的煤炭也進入了尋常百姓家,前些天郊外的一個村子還發生了煤氣中毒的事故來著。
“壁爐是很好,可要是富貴人家一到冬天十二時辰開著供暖,廢氣排放就太高了,我們正在與物價方面溝通嘗試著抑制,但估計效果不會特別的好。”城工局的人搖頭。
老王爺也知道:“所謂政令實際上限制的多是無錢無勢無權無勢的窮人!”
想想道:“煤炭價格不能過高,老百姓要過日子就得有煤炭取暖,碳貴傷民。”
“大將軍倒是提到過限制富貴人家的辦法,”城工局的人道,“正如哈密地產一樣,要看人均。”
人均?
老王爺半晌笑了起來。
這倒是個好法子。
“想辦法吧,今年估計不行,你們要在開春之前先解決生活垃圾及一部分生產垃圾的解決問題,挖坑埋不是最好的辦法,”老王爺敕令道,“要想個法子儘量再利用!”
那是最好的辦法,但人的活動必定會留下不可消滅的垃圾也是常理。
“生活廢水的農業化利用差不多有眉目了,別的幾座城也在試驗,目前還沒有更好的辦法。”城工局的人連忙告辭,他們還要去平民區修建壁爐。
老頭兒美滋滋在銀安殿蹲下,靠著壁爐片刻便覺著熱氣上升,殿內寒氣一掃而空。
“好是好就是太用煤炭,”老頭兒嘀咕著道,“那什麼‘蒸汽機’,光看那幫人一天到晚就盯著火爐上的水壺了,啥時候才能琢磨透?據說這物什能把萬斤煤炭一眨眼從陝北送到哈密。”
這個,還真不能。
“算了,殿內有點熱度就行了,”老頭兒過去瞅著總閥門,半晌叫來王府的供暖人,叫把火爐再拿過來,“壁爐好是好,太耗煤,火爐最便宜。”
供暖人搖頭:“也就這些天,到過完年全城都要停掉的,何況銀安殿太大,火爐根本不夠供暖。”
“那就換個地方辦公,你讓人把我書房收拾一下,炕燒熱,”老頭兒很心疼,這一天的壁爐就能用半個月生火爐的煤炭,“多少省一點。”
取暖人不肯,正僵持,劉員外來訪,一手提著一個褡褳,一手拿著瓜子在吃。
“我今兒休假,家裡懶得生活,來蹭點壁爐,”劉員外話裡有話,“若不然,總不能去衙署過夜。”
老王爺一聽就明白了,壁爐在衙署是徹夜開著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