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海外才來中原的番薯並不是很好吃,甚至吃起來有些難以下嚥。
“衛央,你知道這該怎麼吃?”老皇帝拿著番薯總信不過十年前的時候,忠順王說過的此物可當大用。
西軍種植的玉米,土豆,那看著就好吃,尤其那玉米。
可這番薯,上頭還沾著土,瞧著也不如土豆好看。
“我也不知,番薯流入中原時日還短,目前可能還沒有完全馴服,”衛央道,“故此,也不知有毒無毒。”
聞人達忙上前回話:“多人曾吃過,的確無毒,只是很不好吃,有一些富貴人家以蜂蜜調和,用糖漿包裹,也有一些老饕,將此物裹上豆粉,放入油鍋中炸幹,味道還算不錯。”
那難怪沒能推廣開來。
“登封縣自成治三十七年開始種植,自福建引入而來至今,也只見一些園子裡種植,要想推廣只怕阻力太大。”李東陽知道此事,連忙通報道,“當時的工部尚書還曾親自關注過,只可惜……”
那是貧瘠的地面上種植的玩意兒,你們精耕細作肯定得不到好結果。
“只怕推廣的難度,還在於擋了各家的利益吧?”衛央道,“至今國朝還沒有很大的天災,故此此物看起來沒那麼有用。但此物原本耕種成本小,收穫最大,甚至比土豆還要多,不趁著小冰河期還沒有徹底到來提前做好準備,將來國朝是要吃大虧的。”
他記得有人似乎說過,所謂的康乾盛世就是番薯盛世,這話不管對不對,番薯作用都在那擺著了,何況,不經過數十年馴化番薯恐怕也很難再天南海北推廣開來,若到了歷史上的崇禎年間,老百姓沒有飯吃,漁獵民族還真就得了天時地利之便,一旦大明同時失去了人和,就算有不世奇才也難阻擋大明朝的覆滅了。
“你說的也對,中原地區,京畿地區,乃至江南地區,要推廣一種不成熟的種植物難度太大,牽扯的各方利益實在也太多了。”老皇帝拿著紅薯沉吟了許久,道,“登封縣終止了多少?產量有多少?”
聞人達回道:“種植很少,加起來也不過三五畝地,產量的確高,只低於西軍的土豆產量。”
“登封縣難道就沒有種土豆的?”衛央好笑道,“何況,你怎麼知道西軍軍田各類作物的產量?”
聞人達不敢回答了。
登封縣,甚至於全國各地都有種土豆的,西軍憑此竟連主糧的消耗都降低了一些,這自然引起各地的好奇,再說此物也並不是多麼神秘的物什,在西陲買一些帶到各地一點也不難,此外,廣西,雲貴甚至兩廣地區都有種植此物的農戶,派人買一些也不是難事兒,登封縣如今就有一些官田種上了土豆,這一次救濟災民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但各地的土豆種植都比不上西陲,也不知道人家是怎麼耕種,那產量就是比別處高得多。
“說白了不過是土壤肥力,西陲土地貧瘠,比不上中原地區,更不如關外黑土地……”衛央正要解密,老皇帝大驚。
就連李東陽也驚了。
“關外?可是山海關外?”李東陽吃驚地問道,“那裡寒冷至極,一年有七月在冰封落雪,那怎麼種糧食?”
“我還沒去過,不知具體情況,但這世上的土地,最肥沃的便是黑土地,”衛央道,“我聽說,黑土地往下一指之深,便須三百年才能造成。何況北方種植麥子不也是一樣的麼,一年一熟的冬麥收穫期也很短,吃起來也比南方春小麥好得多。但若是水稻,南方的兩熟稻,甚至於安南,暹羅等地,我朝的瓊崖等地還有一年三熟的水稻,味道也比不上一年一熟的地方種植的米。”
五常大米嘛。
還有河套地區種出來的稻米,那味道的確要比南方的稻米普遍好吃的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