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軍沒那麼愚昧,那三位也沒那麼愚蠢。
衛央早就說過,天行有道,天道不為人知是因為科技還沒發展到那一步,至於天人感應,或許有,但大多數都是人為的安排,是掌握了天行其道規律的人的安排罷了。
小郡主瞧完恥笑一聲:“哪個蠢材想亂天下?若是諸王,便殺諸王;若是王子,誅之便是——我家夫君當有良策,陛下何不從之?”
皇帝道:“是有一個法子,不過他不知道那一件事。”
怎麼?
“他建議,以皇孫為替。”老皇帝面色古怪。
衛央說的其實是好事,若是老皇帝決意皇孫甚至皇孫女為將來的天子,那麼就讓太子妃代天子向天禱告,如此一來,諸王儘管在搞事情,可他們怎麼敢替代太子妃代為上天禱告。
這麼一來問題倒好辦了,皇帝需要你們的時候,你們一個個耳朵裡塞著驢毛充耳不聞,結果到選儲君的時候都跳了出來,那你有什麼資格當儲君?
要是諸王那你就是不仁不悌,要是王子那就是大不孝。
這你還有臉要當儲君?
老皇帝當然不同意這麼幹,那可是他唯一的希望了!
也是大明,老朱家,甚至是他這一脈唯一的希望!
“不可!”李東陽忽的大聲反駁,大踏步上前來,厲聲道,“陛下,若太子妃誕生皇孫,則未來可期!”
嗯?
老皇帝一愣,你自己跳出來了?
他一直感覺,朝廷那些重臣們沒一個是在這個時候還要和他在儲君的問題上站在一起的,可沒想到一般都和楊廷和比較保持一致的李東陽在這個問題上竟然……
也不!
他或許是試探!
老皇帝當即假意說道:“這話可不能說出去,朕等不到皇孫長大的那一天,還是……”
“陛下!”劉大夏質問,“太宗皇帝登基,懿文太子一脈如何?”
這——
劉大夏在這件事上態度很堅決啊!
“不錯,敢問陛下,縱然是越王登大寶,太子妃與皇孫一脈未來如何?”劉健謝遷二人在這件事上的觀點也是相當一致的,他二人幾乎異口同聲問。
老皇帝稍有些尷尬。
“陛下,襄陽郡主是越王之女,但也是秦國公之妻,家國天下,自該有個輕重之別,”李東陽沉聲請求道,“臣願以身為替,也不過一人不幸;太子妃所誕皇孫,那是大明萬世千秋的保證,是陛下一脈不會中斷的保證,怎可為熒惑之替?”
他這麼一說,卻怎麼有一股莫名的悲壯?
老皇帝笑道:“諸卿之心朕已知,不過,此事太子妃不可替,你等也不必以身為替。不過是一場正常的天象運轉,朕不怕。就算有災難,度過就是了,怕什麼上天責罰?此事不必再談,這裡只說此事本身。”
他疑惑至極,中原那些能人異士裡,如果有人能提前推算出熒惑守心的天象去,那定然是錦衣衛和東西兩廠早就關注的人了。
換句話說,中原沒有星佔家有這等大本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