翁萬達,張居正推許的“世宗朝邊臣)推一指焉”,明世宗讚許“文足以安邦,武足以戡亂……嶺南第一名臣”。
後世的暹羅,翁萬達被譽為“英勇大帝”,祭祀他的廟多達上百所。
只如今,他還年輕,還沒有南征安南,北伐大漠,還沒有修築大同宣府之間的八百里長城。但眼光已經十分獨到,顯然不讓老邊將了,大概,這就是名臣的天賦罷。
翁萬達並不因為被三個老臣推許就高興忘形了。
他甚至還有些不滿這幾個老臣,他們是名臣為什麼不能做出點名臣應做的事情?
“老大人,我有一言——”翁萬達要趁熱打鐵陳述朝廷的弊端。
就在這時忽然有歌聲自前方響起,聽著似乎是數千人一起歌唱。
眾人急忙催馬上前看,只見一條嶄新的大路上,兩列隊伍整齊盔甲明亮地隊伍從東北方向高歌而來,他們只走大路的左邊,靠著路邊一邊行軍一邊歌唱,路邊的土堆上還站著三五個一群的女兵,她們揹負著行軍囊,那是西軍新開發出來供應部隊行軍作戰用的,裡頭有個人裡襯兩件,還有毛毯一張,據說從將軍到士兵都是一樣。
此外行軍囊上還帶著據說可以迅速拼湊出十多個人居住的帳篷的雨布,女兵們穿著布甲,胸口的軍銜標誌隨風飄舞,映著她們紅彤彤的臉龐,嬌俏又英武。
女兵們一邊打著節拍一邊指揮著部隊,她們帶頭,用矯健而又輕快的腳步行軍,臉上洋溢著朝氣蓬勃的光彩,唱出一首別人沒有聽過的歌曲。
只聽歌詞道:“將士們,命令往下傳,紅旗一展大軍衝向前,西陲子弟軍像猛虎下了山,為民眾立功咱們比比看,嘿,誰頑強,誰勇敢,誰英雄來誰好漢,民眾的勇士們個個爭向前,不消滅敵人不算英雄漢。”
行軍中的戰士們齊聲歌唱道:“對付敵兇頑,展開運動戰,進入戰鬥勇敢又果敢,迅速隱蔽地接近敵人,猛打呀猛衝一起猛追趕,嘿,東邊打,西邊攔,南邊截住北邊圈,打的那敵兇頑叫苦連天,打他個徹底的殲滅戰。”
將士們唱著,腳步越發的輕快,汗流浹背的小戰士歪著小腦瓜跟著節奏一蹦一跳,身上的兵器鎧甲似乎都輕便了許多了。
女兵們拍著手,又指揮著唱了一遍,然後旋律一改變,又唱一首新歌,開頭便是“我是一個兵,來自老百姓,南征北戰鍛鍊我,立場更堅定”。
戰士們唱著唱著心情就更愉快了。
可朝廷那幫人聽著聽著心情就更糟糕了。
這是什麼歌?
教唆造反的歌啊。
他們就這麼堂而皇之地唱出來了?
那要不然呢?
王恕怒不可遏呵斥道:“何敢大膽至此?”
人群中鑽出來個壯碩的漢子,一瞧,樂了:“喲,這不是哈密城下被咱們大將軍罵得吐血的王太傅麼?你還活著?”
我他孃的就……
“弟兄們,大聲唱,這是朝廷的太傅,大大人,年齡大,估計耳朵不好使,得讓人家聽清楚。”那廝高聲道。
於是女兵們又起旋律,唱道:“小郡主呀麼呼兒嗨,大練兵呀麼呼兒嘿——”
王恕險些被氣得倒撞下車來,這是啥意思?挑釁?
“這曲子有意思啊,”翁萬達聽著卻聽出了點意思,不由讚歎道,“第一首,前半闕弘揚精神氣概,後半闕講述戰術戰法,好歌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