衛央的要求過分了。
加九錫為何?
那是舊時權臣篡位前的準備,這個時代的王莽是個好同志,沒那麼幹過,但曹操這麼幹過。後來,司馬也那麼幹過。
九錫外便是“假節鉞、贊拜不名”以及傳說中的“劍履上殿”了,那是什麼人才能幹的事情?
那是衛小郎才能乾的事情!
“忠順王要加九錫,首輔豈不是要封王?這個條件我不能答應!”汪直忍著怒氣拒絕道。
衛央勸說道:“其實沒別的意思,就是那麼個意思,朝廷意思意思,我們也就不好意思……”
“你這麼伸手要官職,這就很值得不好意思了,不行,”汪直道,“換一個。”
然後迅速補充說:“要關也不可能,你都佔了那麼多地盤了還要jyg幹什麼?”
“我瞧著神英不順眼,瞧著楊一清討厭,瞧著朝廷陳兵十萬噁心,不行啊?”衛央威脅道,“如今的韃靼人可聚集起來了,他們為了生存空間必然會大舉南侵,你別怪我多嘴,趙王那小王八蛋把軍械送給了達延汗了,你們到時候拿什麼跟有內鬼支撐的韃靼人對線?你不給老頭兒比較大的許可權,他還怎麼指揮軍隊解除中央之圍?老祖宗說得好,名正言順嘛……”
“天子不下旨,你就不會去攻打韃靼人了嗎?!”汪直怒問道,“至於韃靼人有火器之事,我正在追查,此事不勞北庭侯費心。”
呵。
衛央的嘲笑讓汪直怒上加怒,一時摸著懷裡的聖旨,他只好一忍再忍。
天子說過北庭侯年少豪橫,必不能威逼。
可這廝也心也忒大了點兒吧?
收買他那得用多大的代價才能達成?
“汪公公你別誤會,我不是趁機哄抬市價,我這個人,你們大都比較瞭解的對不對,我不是那種人,”衛央剖肝瀝膽,道,“我為國家收復疆土,從來都不計較個人的得失,除非朝廷裡有小人和佞臣在詆譭。”
這話更嚇人,汪直心裡的怒氣剎那間都消失了。
不錯,朝廷有佞臣,天子自然被挾持了。
於是,北庭侯率領大軍進京清君側去了。
是吧?
“這條件太過分了,朝廷不可能答應。”汪直心裡稍稍猶豫了一下,餘光瞥那韓博龍,他都想放棄這個人算了。
為這麼一個人損失那麼多好處,天子能答應閣臣能答應嘛?
“這裡有聖旨,天子獨為北庭侯準備的密旨。”汪直只好拿出這次帶來的最好的寶貝,他覺著屬於最好的寶貝,若這密旨被接了……
好得很!
衛央伸手道:“那你給我看看先。”
不需要沐浴更衣齋戒三天,主要是沒那工夫。
行軍作戰中哪裡來那麼多工夫琢磨這些,汪直也比較“理解”。
密旨上倒也沒說什麼,只稱讚了一番衛小郎,所謂“肱股之臣攘外收邊,名可垂於青史也,”然後便是什麼“待朕百年後子孫後代必以衛卿為長城柱石,朕無憂也”之類難懂的話。
衛央皺著眉頭考慮了半晌,招手請汪直上前,虛心求教道:“萬歲爺這是什麼意思?”
汪直怒問道:“還不夠清楚嗎?”
“你知道,我,我讀書少啊。”衛央赧然道。
汪直看懂了,這廝便宜佔不夠,隱隱約約含糊其辭的話別想騙到他。
“天子以儲君相囑託,北庭侯明白了?”汪直只好道。
衛央撓下頭:“儲君是哪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