至此,韓博龍手裡的兵力雖然少了一半,但能歸他指揮的人馬卻超過了此前直屬的一支人馬的數倍。
“這生意划算。”韓博龍心中喜悅。
這廝倒也算有才能,雖經歷了沙場之敗卻沒有墜落報效朝廷的心意。
他叫來十餘人詢問戰場情勢,但聽有人道:“撤退時西軍也在收緊,他們自城內殺出的人馬似乎攜帶了糧草水囊。”
更有人篤定:“戰爭快結束之時他們似乎迅速合兵一處而後分兩股向東南方向進軍了。”
遂再令人去打探,陸續有落單的潰兵也帶回來戰場的訊息。
根據多方訊息綜合來看,西軍似乎連打掃戰場的人手都沒有,他們似乎著急東歸。
“哈密不會有什麼情況發生,韃靼人更是被打得一心要求和,”韓博龍突然有一陣強烈的羨慕,比起人家縱橫戰場打的不可一世的草原人紛紛望風而逃,他這種做法的確實在太丟人了,但一轉眼他又想道,“西軍雖兇猛,然報國之心不如我,我乃天子近臣,他們是叵測逆賊。”
那麼事情就簡單了。
對土地極度貪婪的衛小郎只怕要對羅布淖爾西邊口外諸城用兵了。
如何是好?
“阻攔,是絕對螳臂當車,西軍一旦過萬,天下無人可敵。他們比草原人更喜歡遊騎,在高速運動中抓住敵人的小股部隊一口吞滅,若遇到大部隊則化整為零,據說叫什麼‘聚是一團火,散落滿天星’戰術,誠不可力敵!何況,我為什麼要阻攔?他們打下的土地越多,待殺死姓衛的之後朝廷獲得的國土便越多,因此,為今之計最要緊的便是幹掉衛小郎。”他心中迅速勾勒出羅布淖爾附近的幾處適合埋伏的地方。
要知道衛央在草原上的名聲是極其惡劣的,他用兵凌厲但小心得令人髮指。
韓博龍就曾經親眼所見,那廝在行軍途中若沒有將四方八面的斥候撒出去數十里他就不會冒險輕騎突進,這是令瓦剌人與察合臺人無不痛恨的一個笨辦法。
“不,這絕不是什麼笨辦法,”韓博龍忽然想到了一種傳說中的陣型,“衛小郎行軍如列梅花大陣,中心是花蕊,周邊五花瓣,一旦遇到襲擊則迅疾花瓣轉為花蕊,花蕊轉為梅乾,他不必一直在中軍指揮,每戰,必定有不同的指揮人員,這是對軍隊的控制力達到了令人髮指的地步的表現,誠所謂‘花開數朵,各表一枝’的戰法戰術,難怪他們永遠都不會被伏擊。”
那麼這次呢?
韓博龍既不擔憂羅布淖爾周邊的諸城的安危自然有了更好的選擇。
怎麼做?
“你等歇息幾日,隨我趕赴羅布淖爾,我們以小股部隊專門伏擊衛央的中軍大陣,只要能殺了他,剩下的一切就都好說了。”韓博龍叫來數十個高手吩咐,而後又吩咐副將,“你們武功不濟去了也是找死,便留在這裡,一旦衛央被我們幹掉之後,你立即揮軍東進,務必要切斷哈密與叉失裡城的聯絡。”
這安排很好。
於是,韓博龍剛帶著數百人狂奔東南方向而去那副將便帶著中軍主力一路狂奔回了察合臺。
“你當我傻啊?能刺殺衛小郎得手,那就要面對暴怒的西軍,這誰頂得住。”副將心裡話。
那麼若刺殺不順呢?
“那就更麻煩了,衛小郎一怒之下不得成千上萬人頭才能消氣?沒有他的西軍是一頭猛虎,有了他的西軍是一頭帶翅膀的猛虎,哪個憨批頭鐵,自去於他對戰就是了。”副將一邊跑一邊恥笑,“大機率韓博龍要失敗,衛小郎若那麼好刺殺那還用得著他一個書生執行這項計劃?”
話雖如此說但他畢竟還是盼著韓博龍能成功一次,前提是西軍不要追上他。
三日之後韓博龍大喜過望,他感覺自己預判到了衛央的預判。
喜歡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請大家收藏:()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