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或許他說的很對?”阿初感覺自己心裡的一個魔鬼在無限不阻止地瘋狂成長。
當晚,北庭總捕頭高仁杰親自帶人來登記了阿初地身份,發給她一張“北庭暫居證”。
嗯,新鮮出爐的。
“多轉轉多走走多看看,我們中原啊,大得很,多學點。”高仁杰叮囑。
阿初多看了兩眼這廝穿著的制服,藍色地曳撒著實漂亮得很。
更讓她羨慕的是,北庭捕快中少說也有十多個女捕快,她們穿著制服提著兵器,既威風凜凜又待人和氣,那真是一種不用刻意矜持便令人覺著她們有一種莫名的威風的傲氣的氣質。
“衛大人對人這麼好,他不該對我們有偏見啊,或許,他是真的瞧不上我們。”阿初心中混亂如麻。
次日一大早,阿初去外頭打探訊息,衙門裡的人都說,那幫儒生今日又去了軍營。
“結果呢?”阿初似乎覺著自己和自己的國家的命運正如那些儒生一個樣。
衙役們笑道:“大人要處理那麼多公務,如今連各部使者都不見,哪裡來的功夫整天與他們辯論。”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又過了兩天,阿初逐漸熟悉了北庭的生活,遂在酒樓裡就近旁聽,儒生們如今已分化成了好幾個部分,有人依舊在強烈的反對衛大人,有人卻比較贊同,前者斥責後者:“舔狗子!”
後者反過來訓斥前者:“豈不聞,變則通,通則順?”緊接著就是一大堆難懂的話,什麼“聖人之行”,什麼“子曰”,她只聽懂了“三人行,必有我師”,其餘的只聽得雲山霧罩。
然而,令她羨慕的是這些儒生哪怕再激動,他們也不會掐架。
有捕快在一旁維持秩序,儒生們也自重身份。
“但是他們說話好難懂啊,就算是罵人也那麼好聽呢。”阿初心裡想,“比起我們那些動輒把刀子的傢伙,人家才是真的文質彬彬。”
這個,估計這孩子又理解錯了。
漢代的文人是不和你廢話的,他們懂得刀劍講不通的道理就不用跟你講了。
唐代的文人,一言不合拔拳相向,一句“彼其娘之”能對番邦講,能對宰相講,乃至對自家兒子都能講。
這個沒問題。
到了宋代一句“直娘賊”,罵的文人惱火起來,也是能拔劍持盾牌的。
到如今這些文人變了,結黨營私成了本分,這哪裡有天理?
倒是比“我大清”好得多,大清的文人麼,不提也罷。
但有一點,衛央是十分贊同清朝的。
“文人必須納稅,這是決不能商量的事情。”衛央進城門的時候還與高仁杰吩咐。
喜歡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請大家收藏:()從笑傲江湖到大明國師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