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則,他們的門派尚在,數百年之後的今日,他們甚至滲入了大齊。
也就是大齊的風門和鬼門。”
接下來,賀良又詳細的說出了風門和鬼門的密事。
江湖人都清楚,風門當年行事過於狠辣,以至於遭江湖人聯合誅殺,以至滅門。
然,此事並不像傳聞所說那般簡單,風門滅門實際是鬼門一手策劃。
也就是說,這兩個門派雖然都是西魏皇族勢力,其實卻屬不同陣營,風門滅門在江湖人看來是江湖事,實則只是西魏皇族權利的變更罷了!
“將軍身在勃襄為何如此清楚西魏之事?”齊玄宸出聲問道。
賀良抿了抿有些幹澀的嘴唇,回道:“起初懷疑渤襄王是因為他的態度,後來懷疑西魏依舊是因為他的態度,末將調查西魏之事已經有了兩年時間,原以為天衣無縫,沒曾想還是引起了渤襄王懷疑,招惹殺身之禍。”
“將軍既然清楚寧老侯爺之死與渤襄王有關,為何未向父皇稟報?”齊玄宸又問。
賀良有些尷尬的笑了笑,不自在的回道:“當年寧老侯爺之死不了了之,末將…”
想來他也曾懷疑過齊文帝吧!
齊玄宸何其敏銳,自然明白他的意思,往事已矣,實在不必深究,“父皇對寧老侯爺的情誼之深厚多年不改。”
為齊文帝辯解了一句,齊玄宸話鋒一轉,道:“西魏皇族人數眾多,將軍可有查到確切之人?”
賀良聽到這個問題,眉頭深皺。
“末將身在勃襄,終究力不能及,只不過,雖未能確定卻也有兩個嫌疑最深之人。”
“何人?”齊玄宸連忙出聲問道。
賀良鄭重回道:“西魏武親王其一也,其二便是華瑾大公主。”
不得不說,賀良所說的這兩人都是難啃的骨頭!
西魏國情與大齊大相徑庭,皇族眾多,就連王爺也比其他國家多上許多,然大多為藩王。
皇家擅長平衡權勢,各地藩王互相牽制,武力強盛的同時又能維持西魏安定。
武親王是唯一一個留守京城的親王,也是皇帝的親皇叔。
如今的皇帝勤帝兩歲繼位,太後垂簾十數年,幾年前,武親王曰太後牝雞司晨,遂逼其還政於小皇帝,太後忌憚天下人言論,遂無奈退下朝堂。
然,太皇太後當政多年,其實力不可小覷,她雖退出朝堂,卻依舊權勢滔天。
西魏太皇太後一生只生出一女,此女便是華瑾大公主。
如今太皇太後年邁,身居後宮修養,鮮少見人,屢屢有所決定,皆由華瑾大公主之口轉述。
表面來看,華瑾大公主只是一個傳話之人,實際上,她隱隱有著接替其母權利的勢頭。
總得來說,不管是武親王還是華瑾大公主,這兩人皆是極難對付之人。
賀良清楚這一點,卻沒有多說什麼,他知道齊玄宸身為皇子,自然會分析其中利弊。
這樣想著,他開始對齊玄宸說起這兩人的性情。
武親王乃一介武夫,性情耿直,嫉惡如仇,忠於帝位上之人。
然,此人好戰,曾多番放言想要一統天下,當年侵犯大齊便少不了他的手筆。
至於華瑾大公主此人,賀良說起她時頻頻扯動嘴角,似乎說她都嫌髒了嘴巴。
華瑾大公主風評極差,身為皇家嫡長女,不知檢點,放蕩形骸。
據說,她年逾四十,相貌生的妖嬈,其一生不曾出嫁,府中面首三千,皆為相貌出色的年輕男子,縱使西魏女子地位頗高,她如此荒誕之舉,亦不免引人非議。
奇怪的是,此種貪圖享樂的女子本該是無能之輩,華瑾大公主卻恰恰相反。
她聰慧異常,手段極多且狠,她的風評雖差,卻能將權勢牢牢抓在手中,談笑間便能至政敵於死地,西魏權貴無人敢犯在她手中…
------題外話------
更新太少,慕慕心虛得很,哎~群麼麼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