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至節過後,五月二十八,按照清河侯逢八必發的說法,這是一個黃道吉日。
一頓飽食之後,李左車帶領六千大軍作為主力,英布率領兩千鎮守大宛的西軍作為輔助,八千大軍祭旗出發,兵分三路征討康居。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康居是一個半耕半牧的民族,一直生活在錫爾河流域到鹹海東南一帶。這裡水草豐美土地肥沃,而且沿河還有大片的森林,是一個天然而優良的耕種畜牧場地。
康居人生活習慣與月氏、大宛以及西域許多部族相似,這些種族要比匈奴這種野蠻的純遊牧民族文明的多,加之錫爾河流域氣候溫和物產富足,他們並非逐水而居,而是同樣修築城池和房屋居住,而且與中亞諸國來往密切,因此商業和手工業也還算發達,於周邊國家之間相處還算比較友好。
而康居同樣是一個多民族的雜合體,一部分與大宛等同,屬於東方塞族血統,還有一部分斯基泰人血統。
而說到斯基泰人,就不得不說到一次著名的戰爭。
那便是一百年前亞歷山大東征時候的錫爾河戰役。
亞歷山大一路橫掃波斯帝國之後繼續東征,越過阿姆河之後想繼續往東北發展,征服更多的種族和更多的區域,於是在繼續向北到達錫爾河流域的時候,遭遇到早已在這生活了數百年的斯基泰人的頑強抵抗。
斯泰基人是一個強大的遊牧民族,不僅騎術精良,而且還擁有強大的複合弓,這場戰役雖然最後以馬其頓帝國的勝利結束,斯基泰人受到重創不得不後撤到鹹海區域,但亞歷山大大帝也終於意識到這種孤軍遠征已經難以為繼,不得不暫時停下繼續擴張疆域的做法轉而經營中亞,佔領大宛指揮修建極東城等措施穩定帝國政權,可惜亞歷山大很快便一病不起,強大的馬其頓帝國不得不撤退。
而斯基泰人其實也是一個悲催的民族。
大約千年前,這些人生活在阿爾泰山以東,不過東方的大周逐漸強大崛起,周宣王征伐獫狁、西戎等族,在大周強大的壓迫下,這些被中原稱為胡蠻和犬戎的種族只能不斷往西北遷徙,於是這種漣漪般的壓迫下,斯基泰人也不得不向西域和更遠的黑海、高加索等地區遷徙,其中一部分越過高加索山脈進入歐洲和西亞,然後歐洲和中亞便越發的混亂起來。
一不小心又扯遠了,實際上喜歡人類遷徙史的朋友可以去看看這方面的資料,非常有意思。)
如今的康居,算是一個比較愛好和平的國家,控制著鹹海到大宛附近的大片疆域,在錫爾河畔開墾糧田種植粟麥和青稞瓜果等作物,而且康居人還比較喜歡做生意,與大宛大夏的關係都還不錯,因此在這個地方一直生活的非常幸福美滿。
但這種美滿和幸福隨著去年大月氏西遷就被打破了。
與大月氏一戰之後,康居損失慘重,而且此前還有大秦使臣來訪,東方有強大秦國的訊息也讓康居王坐臥不安,而如今大秦使團拐走安息國王未婚妻的訊息已經在西方流傳的沸沸揚揚,安條克因為此事還怒氣衝衝率領大軍攻打秦人駐守的大宛和攻佔大夏的大月氏。
雖然安條克鎩羽而歸,但東西方兩大帝國之間的戰爭幾乎已經不可避免。
駐守大宛的秦軍一直不斷在收集四周的情況,同時安排使臣拜訪附近的大小部落首領,希望這些部落和勢力能夠臣服大秦。
康居作為區域大國,自然優先得到了秦軍的照顧,先後從大宛派出過數次使者拜訪康居王,但康居王都用各種藉口推脫了。
為了不讓康居攪入東西方戰爭的旋渦之中,康居王一直不斷收縮自己的勢力範圍,約束部眾不要靠近大宛和安息。
但任憑他如何小心,該來的終究會來。
人類歷史上首次東西方文明的交融之中,任何夾雜在其中的種族都無法逃脫。
更何況東方大秦帝國的始皇帝的目標並不僅僅是征服安息,他還想征服整個世界。
大秦為了征服西方,首先就是要將自己的根據地穩定下來,無論康居是否熱愛和平,都必須臣服下來,免得面對安息的時候出簍子。
臥榻之側啟容他人酣睡。
作為一個在無數次大戰中成長起來的軍事統帥,江琥不會犯下這種錯誤,而作為熟讀兵書精通兵法的李左車李雄李戴三位軍神家族的後裔,自然也不會犯下這種錯誤。
何況趕軟柿子捏也是打架的傳統方式。
因此在休整期間,在弄清楚大宛附近的局勢之後,所有人的統一觀念就是先把康居幹了,然後再去圖謀安息。
於是這個以胡旋舞曾經在中華歷史上留下不少記錄的康居便悲劇了。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