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氏和清河侯淵源很深,從當初陳旭還在小河村之時便已經認識,而江北亭為了保下陳旭,甚至不惜以身家前途為賭注,串通宛城一群大小官員將趙柘的案子壓了下來,雖然最終陳旭還是被趙高惦記上,最後事情敗露導致趙高和江氏皆都被皇帝懲處,不過江氏的這個善舉還是得到了陳旭補償,江珩外調,江北亭重新啟用,江璞升官回京,加上江琥封侯,江氏一門從此一步邁入大秦頂級勳貴之列。
而後來項氏造反,同樣是陳旭提前提醒江珩,才讓江珩提前準備破壞了項氏佔領吳中的計劃,導致項氏開局不利,很快陷入了進退兩難的地步。
要說整個大秦貴族當中和陳旭最為親密的,無疑就是江氏,蒙毅都不行,但如今的江氏,仍舊還不能成為支撐陳旭改革的中堅力量,江琥征戰在外,江璞也不過才三品的署丞,因此這件事讓江璞憂心忡忡,如果江氏不能在這件事上表明態度,恐怕以前和陳旭之間形成的良好關係也會大打折扣。
這章沒有結束,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
陳旭此次要做的事非同小可,和大秦最頂級的勳貴王氏開撕,這個層面的鬥爭已經讓整個江氏都無法保全的地步,一旦陳旭落在下風,江氏必然會受到打壓。
但如果不支援陳旭,江璞感覺自己完全不能去多想這個結局,無論陳旭勝或者不勝,江氏從此將會失去陳旭的信任。
而上次送出去的三封書信,大兄江珩和四弟江北亭都已經回信,因為內中因由太複雜,一切都讓江璞自己拿主意,因此到底是支援陳旭還是旁觀,讓江璞非常頭痛。
……
時間猶如脫韁的野狗,眨眼就過去了月餘。
朝廷對於嶺南諸地的安置也陸續出臺。
在陳旭的建議下,五嶺之外的百越地區和已經早已征服的閩中、黔中兩郡重新進行了劃分,分別設定福建、廣東、廣西、貴州和雲南五郡,郡府分別設在福州、番禺、桂林、貴陽和昆明,另外鑑於九江郡的管轄範圍太大,將九江郡一分為二,以長江為界,江北為九江郡,江南為江西郡。
本來按照陳旭的打算是對全國的郡縣進行一次大範圍的調整,包括名稱和地域等重新進行劃分,不過他在和蒙毅等一些相熟的官員討論過後暫時放棄了。
秦朝的郡縣延續了戰國七雄的名稱和區域劃分,因為黃河流域的中原地區開發很早,秦趙韓魏齊甚至包括楚燕國在內各自佔領了一塊地方,在自己的國內分置郡縣進行管理,導致如今中原地區郡縣密集,而像楚國統治的南方,一個郡縣往往管轄著巨大的範圍,隨著大秦快速發展,南方氣候溫暖溼潤更加適合農耕發展,大量的人口會慢慢向南遷徙擴充套件,這樣南方這些郡縣管理起來就非常吃力,需要劃分的小一些,而中原許多郡縣實際上可以合併,這樣會減少許多管理上的浪費。
最主要的是大秦的郡縣劃分和名稱讓陳旭非常不熟悉,什麼河內、上黨、潁川、邯鄲、薛郡、碭郡等等完全沒有任何的地域區分標誌,不符合地理劃分的習慣。
陳旭的想法雖然好,但蒙毅卻表示了反對,因為一旦全國範圍進行郡縣大規模調整,那麼也必將會有大規模的官吏調動和警卒尉卒的從新分配,還有就是各郡縣分開合併導致的大量官府記錄都需要從新彙編整理,這個工程浩大無比,會給朝廷和各地官員帶來巨大的壓力,由此會讓各郡縣混亂無比。
不過這件事陳旭是不會完全放棄的,大範圍的改變帶來的動盪太大,那麼可以慢慢小範圍的調整,五年十年下來,爭取能夠將大秦的郡縣地域劃分清楚,這樣不僅可以更進一步抹去前六國的遺留痕跡,讓六國民眾更加融合在一起,同樣也可以讓大秦增加對郡縣的控制力度。
因此陳旭在家思考幾天之後進宮拜訪秦始皇,把重新劃分郡縣以及其中的好處說了一下,他的計劃得到了秦始皇的大力支援,於是陳旭便召集科學院、工部、少府一群負責在全國勘察地形地勢修建灌溉溝渠以及馳道和馬路的官吏組成了一個全國區域規劃辦公室,對照如今大秦地圖進行分析和討論,以一些著名的山水湖泊為標誌,啟動全國重新分置郡縣的規劃,慢慢將這個計劃在朝堂進行討論推廣。
總體來說,就是如今大秦的郡縣和後世的省市劃分在區域和名稱上差別太大,讓陳旭非常不習慣。
作為一個穿越人士,而且已經坐在瞭如此高的位置上,那麼不習慣就改,改成習慣為止,雖然不一定要完全和後世的省市一致,但華夏兩千多年慢慢形成的地理名稱和區域劃分是有其充足的理由和道理的,既有軍事上的考慮,也有地勢上的區分。
等大秦新的郡縣劃分完畢,那麼基本上就從地理區域上完全廢止了前六國甚至包括秦國在內的歷史痕跡,讓整個華夏開始一個全新的統一規劃模式,真正的徹底融為了一體。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