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旭去中書省視察了一圈之後剛回到清河別院,正抱著二女兒和範採盈說起中午和趙威範思哲兩人打賭的事情,一個管事急匆匆跑進來稟報,說是皇宮傳出訊息,皇帝準備裁撤後宮,並且還把流傳出來的小道訊息說的有鼻子有眼。
陳旭聽完之後長長的吐了一口氣,心中一塊石頭終於落地。
所謂有心栽花花不開,無心插柳柳成蔭,沒想到因為香水的出現,皇帝竟然真的要裁撤後宮。
而且聽管事彙報的口氣,這次要裁撤的力度非常大,至少會有數千女人被遣散出宮,與此相關的內侍、宦者、宦官、內吏等參與服務管理的男子也會大量裁撤,那麼龐大的後宮至少會精簡一半。
一旦少了這麼多人,少府的開支至少要節省一半下來。
最主要的是,這些女人在深宮之中呆了七八年甚至十多年,終於也能解放獲得自由,再也不用在深宮之中孤獨終老。
而皇帝恢復周禮制定的王室傳統,也會讓儒家等許多遵從古禮的門派更加支援大秦的統治。
至少在始皇帝重新啟用分封制度之後,儒家如今對皇帝的批判少了很多,而這件事一旦實錘,儒家肯定有許多名士要書寫歌功頌德的文章發表在大秦都市報上表達自己的興奮之情。
始皇帝后宮嬪妃宮女上萬,照顧別人老婆這種事是儒家門徒完全無法接受的,上下尊卑,門當戶對,禮義廉恥,仁恕誠孝,倫理道德,這些都是儒家門徒秉持的傳統,而始皇帝搶別人的家產,日別人的婆娘,這簡直就是喪盡天良令人髮指的勾當。
諸侯爭霸七國爭雄,儒家幾乎是不參與的,儒家從未有過鼓吹戰爭的理念,他們主張的是君王要提高自身的修養,用仁德來感化敵人,講究仁者無敵,講究以德服人,就連荀子這種融匯貫通法術治國的儒家左派,都主張禮治,主張不戰而勝、不攻而得,以仁義服天下的戰爭。
但然並卵,從原始社會就開始與天鬥與地鬥,與野獸和自然災害作鬥爭的華夏民族來說,滿嘴仁義不如一塊磚頭,之乎者也也不如拳頭,君子坦蛋蛋,小人藏几几,對於不停廝殺血流成河得到天下的秦始皇來說,儒家是不喜歡甚至是厭惡的,而數次封禪泰山召集魯地的儒生寫歌功頌德的文章,自然也會被拒絕,由此儒家門徒和皇帝雙方都瞅對方不順眼,相處的自然也不怎麼和諧融洽。
但礙於儒家理論巨大的影響力和遍佈天下的門徒,秦始皇也保持了足夠的謹慎和尊重,招募一大群儒家名士擔任博士和大夫參與朝廷議政,雖然沒什麼實質的作用,但好歹也給足了儒家足夠的面子,將遍佈華夏的這個最大顯學門派安撫下來。
在陳旭的認識當中,如果華夏徹底拋除儒家,那麼華夏可能也就不是華夏了,華夏之所有能夠長存數千年,儒家秉持的禮儀道德功不可沒,而這種禮儀道德中堅持的禮儀,讓華夏在各種看似繁文縟節的隆重儀式當中,將古老的文明一點一點的傳承了下來。
後世人覺得節日氣氛越來越淡,實際上就是在去禮儀的道路上越走越遠,沒有了各種嚴肅認真的儀式,少了隆重的儀式感,那麼許多節日也就沒有了太大的意義,就比如流傳了數千年的成人禮,男子二十冠禮,女子十五笄禮,都是極其隆重的禮儀,認為是人生中除開成親之外最重要的儀式,擇期,請賓客,宴師長,各種環節都極其認真而隆重,由此也在子女心中產生一種真正長大成人的理念。
這些禮儀並不是儒家創造出來的,而是從商周時期就慢慢流傳下來的,只不過儒家一直堅持認為這種禮儀能夠讓人更加成熟穩重,能夠承擔起自己應該承擔的責任和義務,能夠學會更多為人處世的方法。
而到了清朝,為了磨滅漢人的民族文化,朝廷下令不得再舉行成人禮,由此這個傳揚幾千年的隆重禮節就此終結,在清朝統治時期,許多漢族禮儀都被廢止,儒家傳承的仁德禮儀被丟棄,只保留了忠孝兩個字,華夏文明由此被閹割的面目全非。
陳旭自己都很感嘆,小時候過年過節各種規矩古板又嚴肅認真,而長大之後,那些規矩都漸漸消失了,取而代之的就是無聊和失落,彷彿過年就是為了吃頓飯,已經沒有了任何年的味道。
皇帝裁撤後宮之事在民間掀起了熱烈的議論,幾乎超過了圖書館的修建和百家先賢的投票成為了咸陽最熱鬧的話題,而且處於置頂狀態。
“侯爺,妾聽聞那些宮女在宮內都過得十分可憐呢!”範採盈一遍整理著女兒的衣服一邊說。
“寥落古行宮,宮花寂寞紅。白頭宮女在,閒坐說玄宗……深宮寂寞冷,可憐又如何,只怪她們的命罷了!”陳旭長嘆了一口氣。
“夫君又得一首好詩呢!”門外響起溫柔的聲音,很快一身黑裙頭扎馬尾的水輕柔牽著陳汐進來。
“汐兒拜見爹爹!”小陳汐福禮。
“嗯,乖,看你滿頭汗水,和嬸孃去了何處?”陳旭笑著點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