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完陳旭這個一石二鳥的籌錢方法之後,報館會議室裡喧譁無比。
丘乘付安計通龐雀等人都紛紛表示自己也要慷慨解囊為自己門派的老祖捐錢,到時候把自己的名字刻在功德碑上供世人瞻仰,而報館這些人也財大氣粗,出手至少都是上萬,這些人跟著陳旭混了幾年,本來就薪水豐厚,而且這次又因為報館捐款三千萬修建圖書館,每個人都混了一個實缺的官身,雖然依舊還是在報館上差,但身份已經完全不可同日而語,眼下全都是一身四五六七八九品的官員,一個個都算是功成名就了,因此不到一刻時間,光是報館的意向捐款就達到了十餘萬錢,而且訊息傳到外面,還有不少記者和管事也都跑到會議室來要求捐款留名。
在這件事的帶動下,整個報館吵嚷喧譁聲響徹整條大街,弄得報館門口很快就聚集了一大群人打聽訊息。
吵吵嚷嚷半個小時之後,陳平把所有不相干的人都全部趕走,會議室才終於慢慢安靜下來。
接下來經過群策群力一番策劃,很快一個大致的百家先賢評選策劃書就大致出爐。
內容就是為了儲存華夏無數先賢典籍,繁榮大秦的文化市場,弘揚華夏悠久的文明傳承,清河侯上奏皇帝要在咸陽城修建一座藏書百萬的大秦國立圖書館,而為了紀念所有嘔心瀝血的先賢和前輩,特地邀請天下名士參與評選百位大賢,以諸子之名建造雕像立於圖書館前的臺階之上,每一份策劃書就是一張選票,投票人寫下自己推薦的人物,密封投寄於各地縣衙郡府,最後匯總到大秦都市報館,之後報館會在咸陽招募志兩百名各派名士組成評委會進行開封統計,春二月會在報紙上登載評選結果。
評選策劃書還特別宣告,投選的人物一定要有完整的傳承和典籍存世,否則將被視為廢票等等。
在這個沒有電話沒有網路的時代,拉選票這種事是不太可能出現的,即便是出現,也只能出現在極小的圈子之內,一份報紙附贈一張選票,保證讓那些真正關心國家大事讀書識字階層的能夠參與評選。
雖然說文無第一武無第二,但這次評選,將徹底看清楚大秦天下,究竟哪個門派的門徒最多,哪些門派非常活躍,還有那些門派已經經營不善倒閉了。
為了配合這次大眾評選,報館還要去文學院查閱資料,讓文學院先進行一次百家名人的初選,要求就是必須有清晰的傳承,必須有完整的理論,必須有確切的人物來歷,初選之後的所有名人將會全部印刷在一期專刊上做簡單的介紹,包括人物名稱、籍貫、派別、傳承來源以及存世的著作典籍等。
而在百家名人的增刊簡介最後,特別註明此次評選出來的百家名人將會被製作三丈高的雕像樹立在咸陽城國立圖書館門前的臺階上,而因為修建圖書館和雕像的經費欠缺,面向全國民眾進行募捐,凡是募捐達到一千錢以上的,就會勒名於十塊功德碑之上,矗立在圖書館門前供天下人瞻仰。
這個百家名人評選活動,明顯帶有中國特色的民主集中制,因為自三皇五帝開始,華夏名人賢士實在是太多了,如果沒有一次初選的話,估計到時候統計起來是一個非常大的麻煩,如果發行十萬份報紙,收回五萬分選票的話,恐怕入選的人數上萬也說不定。
可惜沒照片,要不然還能把照片也登載上去。
雖然陳旭對此很遺憾,但評選百家名人的活動卻讓陳平等人幾乎陷入了不可自拔的瘋狂之中,等陳旭安排完之後,呼呼啦啦數十人便做鳥獸散,紛紛開始進行自己分派的任務。
華夏有史以來,第一次民主選舉即將開始。
而隨著報館的訊息傳播出去,民間本來都在籌錢的各家門徒在短債的呆滯驚愕之後,很快就陷入了更加的瘋狂之中。
開始籌錢是迫不得已,是為道義所驅,是為門派利益而戰,需要用錢把自家門派的老祖推上圖書館的臺階之上,甚至還要佔一個好位置。
但突然之間這個方法就沒用了,轉變成了投票選舉。
投票選舉自然是門派弟子越多越好,像儒家、法家、陰陽家、道家、醫家、黃老學派等等弟子眾多的,自然一下全都放下心來,但隨即功德碑勒名紀念的事卻讓各個門派內部混亂一場,原先捐錢的都紛紛要把自己籌的錢拿回去,改用自己的私人名義捐款,於是很多門派內部爭鬥吵嚷不休,似乎有解體的徵兆。
文學院比之民間的爭吵更加厲害,數千大秦名士聚集在這裡,為初選的百家名人錄爭吵不休,按照陳旭的打算,遴選一百二十個思想比較成熟而且名氣比較大的門派人物,但這個數量完全不夠分配,像兵家、法家、儒家、道家等大的門派名人不少,隨便拿出一個來都是大名鼎鼎,但有些小門小派的名人完全就不出名,只有門派的一些弟子知曉,而且還有一些名人雖然出名,像名家的公孫龍這些嘴炮名士,眼下幾乎被百家門徒都嫌棄的地步,因此在這些人物的初選之上,整個文學院如同炸鍋了一樣,史書也不編了,詩經也不整理了,百家典籍也不出版了,所有的工作全都停了下來參與到這場爭論之中。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無論民間如何吵嚷不休,陳旭都懶得去管。
不管如何爭吵,終究會吵出來一個結果,因為陳旭只給了陳平三天的初選時間,在這個壓力下,肯定會有一個結果出來。
而如此大張旗鼓的民主選舉不僅對百姓來說是新鮮事,對於大秦的文武官員和皇帝來說更是一個津津樂道的話題。
用選票評選一百位百家先賢,用這種方法來給百家門派排定次序,這完全是破天荒的舉動,因此第二天上朝陳旭便被滿朝文武官員包圍了,從朝堂門口一直講到朝堂之上,皇帝上朝之後繼續講,陳旭足足花了半個小時,才將這次評選活動的初衷和經過全都說的明明白白,然後就沒有然後了,所有人官員都被陳旭這個巨大的腦洞折磨的腦漿子沸騰,隨即朝堂之上也炸鍋,平日上朝負責打醬油的一群博士大夫更是群情激動。
“侯爺,您這種評選方法某不能認同!”一個博士跳出來揮舞著笏板激動的嚷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