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然壓縮軍糧得到了皇帝和滿朝文武公卿的認同,陳旭散朝之後便從中書省下發命令,讓戶部趕緊籌備製作壓縮軍糧的各種物資,很快就從櫟陽倉撥付三萬石粟米和菽豆,並且開始收購牛羊進行宰殺,其餘的茶葉、菜蔬、鹽巴等物資也很快籌備運往三個軍糧工坊,上萬的奴隸和刑徒在戶部和兵部官吏的監督之下開始夜以繼日的製作壓縮餅乾。
本小章還未完,請點選下一頁繼續閱讀後面精彩內容!
眼下大秦的精銳馬卒每天的口糧兩斤,兩萬精銳馬卒每天的消耗至少就是十噸,如果要維持三個月,那就需要九百噸,這個數字如果放在後世,最多二十輛大卡車甚至幾火車皮就完事兒了,但放在眼下的大秦,完全就是一個不可能完成的任務,如果要把這九百噸軍糧全部運送到前線的軍營,至少要動用上萬匹馬和數萬的民夫,沿途來去至少五個月,人吃馬嚼要消耗至少二十倍糧草,所以打仗這種事沒錢沒人就還是不要逞強。
歷史上不知道有多少強大的國家都是被戰爭拖垮的。
眼下大秦雖然日益富庶,但面對這種燒錢如雪崩的情形,還是無法支撐太久,因此征服西方的戰爭還是要慢慢來才行。
而這批壓縮餅乾,也不可能讓前線的戰士天天當口糧,主要還是用於調理腸胃做應急之中,每兩三天吃上一塊,用家鄉這種熟悉的糧食和口味調劑一下保持身心健康。
為了趕製這批壓縮軍糧,機械廠根本就來不及製造大量的壓縮機,因此工部讓工匠趕製了一批木框,用拓磚的方式進行製作,十天之後,第一批共計二十萬塊壓縮軍糧製作完畢,全都用木箱裝好,鍊鐵廠和玻璃廠上千人晝夜不停趕製的兩千口搪瓷小鐵鍋也全部製作完畢,白色的搪瓷看起來清新悅目,鍋底一個紅色的五角星,邊緣還寫著大秦萬勝和始皇帝三十四年秋制的紅色楷書字樣,戶部和兵部調集的三千匹馬和三千會騎馬的刑徒奴隸組成的軍糧運送隊伍也組建完成,八月初,這支不算龐大的隊伍在五百禁軍的押送下啟程往西域而去,而剩下的軍糧和搪瓷茶缸也還在繼續夜以繼日的製作和打造。
而為了加快軍糧製作,陳旭特地去加工軍糧的作坊視察了一番。
但看見的情形差點兒把此前吃下去的軍糧吐了出來。
所有炒熟的糧食都直接堆積在滿是泥土的庫房之中,髒亂的環境鼠蟲橫行,參與制作軍糧的刑徒和奴隸不光衣衫襤褸看起來如同叫花子,而且拉屎撒尿之後也從來都不洗手,赤著腳甩著鼻涕口水場面簡直不忍直視。
尼瑪這種環境製作出來的軍糧恐怕不是去治病的,而是去送命的。
陳旭很是慶幸自己寄存的這具身體有超強的抵抗能力,吃下幾塊竟然屁事沒有,而同樣品嚐過的皇帝和滿朝文武大臣竟然也沒有一個跑肚拉稀的,看來這個時代的人體質的確耐操,擁有鋼鐵般的腸胃。
但這種情形必然不能長久,要是軍糧之中被混進去幾隻死耗子,恐怕在軍營之中造成更大的疾病和瘟疫也不是沒有可能。
幾天之後,陳旭提請皇帝組建大秦第一家綜合性的軍糧加工廠,將美陽、櫟陽、芷陽的三家軍糧作坊整合成為一個食品加工廠,修建水泥廠房,挑選身體健康的刑徒和奴隸,統一服裝配戴口罩,規範生產製度和加強衛生監管,徹底擺脫往日那種不講衛生而且髒亂不堪的加工方式,必須嚴格保證軍糧的安全。
陳旭的提議得到了皇帝的支援,工部很快就徵召民夫工匠開始在櫟陽附近修建新的廠房,炒制車間、烘烤車間、磨粉車間、攪拌車間、製作車間都按照科學院的設計進行建造。
而為了更好的支援前方將士,配備完備的飲食裝備,陳旭將搪瓷加工從玻璃廠剝離出來,組建了單獨的搪瓷加工廠,命名曰紅星搪瓷廠,將鋼鐵製模和搪瓷加工融為一體,專門生產搪瓷裝置,而搪瓷廠的首要任務就是為前線將士生產搪瓷茶缸和研製軍用水壺。
打仗,其實就是拼人力、物力和裝備。
大秦的工業基礎和動員能力眼下在地球上敢說第二就沒有敢說是第一。
搪瓷茶缸和軍用水壺這種東西雖然看似不起眼,但卻是保證飲食安全的重要保障,吃上有營養的食物,喝上乾淨的飲水,面對那些茹毛飲血的蠻族,將士心中必然會有強大的戰鬥力和歸屬感,即便是離家萬里征戰,也知道自己的君王和國家還在時刻關心他們的生活和安全,由此也會產生一種驕傲和感激。
任何一個不注重軍隊建設,一個不顧將士死活的國家,是沒有前途和未來的。
大秦要繁榮強盛,軍隊就是基石和保障。
而只有國家投入巨資研發軍工用品,工業才會有足夠的發展動力。
搪瓷廠和食品廠建成之後,皇帝還親自去參觀一番,回去思考幾天之後下發諭令,要求工部和兵部整合匠工匠吏組建大秦第一家兵器製造廠,專門為軍隊打造弓弩和兵器,由此,大秦從飲食到裝備到兵器三位一體的國防工業體系初步完成,正式進入了簡單整合的工業化時代,徹底擺脫以前鬆散的製造和管理方式。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