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下他照葫蘆畫瓢打造的這艘帆船大小和盧生等人乘坐的海船大小差不多,但因為採用了尖頭尖底的構造,吃水深度超過三米,而且重心下沉,不僅讓大船行駛的更加平穩,而且水流的阻力比平底船更小一些,加上此時風力足夠加上正好是西北風,因此速度比劃槳快許多,而且這個速度提升的很明顯,根據時間判斷,陳旭估計速度差不多有十公里的樣子。
這還是在一群不懂操控帆船的半吊子的工匠和船工指揮下得到的資料,如果是一群熟練操控帆船的水手,這個速度還能提高不少。
這艘帆船因為建造時間太短,因此毛病多多,特別是船帆,幾乎都是按照陳旭的圖紙設計出來的,採用了帶橫杆的硬帆,因為帆布的材料不行,用了足足三層粗麻布,但還是需要加大支撐杆的密度,不然風力太大估計會被撕碎,不過眼下陳旭的目的並不是環球遠航,即便是追到日本去的話,只要航向不錯,而且不遇上暴風雨的話最多也就十天時間。
不過陳旭奇怪的是黃石公如何會知道通往瀛洲的海圖。
黃石公自稱有去瀛洲的海圖,而瀛洲的傳說來歷莫測,只有山海經和列子留下的書籍中才有記載,但知道地球地理知識的陳旭卻不會認同真的海外有瀛洲仙山,只有一個被稱為東瀛的日本。
也就是說後世人將日本和華夏傳說的瀛洲聯絡在了一起,而日本也不少人認為他們的祖先是東渡尋找瀛洲仙山的徐福等人,不過這並不表示日本島上更早以前沒有人,只是生活的比較原始罷了,最大的可能就是徐福等人到達之後帶去了大秦的先進技術和更高的文明,才讓日本很快發展崛起。
但根據後世地球上的許多歷史學家推測,大秦依靠人力划槳的平底海船是無法抵禦太平洋巨大的洋流和風浪的,到達日本的可能性非常小,最大的可能是徐福先到達韓國,而且根據方向來說,從青島出發往正東航行的話,就是韓國,即便是往東南偏離一些,最大的可能也是到達濟州島,而一旦越過濟州島之後就駛出了渤海灣的範圍進入日本海峽,日本海峽的風浪可不是普通的平底海船能夠抵抗的,如果航向繼續向東南偏離的話可能根本就無法到達日本,而是會順著日本海峽被太平洋洋流被帶到不知道什麼鬼地方去,一旦流落到茫茫無際的太平洋之中,那就真的成了神仙不知所蹤了。
因此黃石公口中的瀛洲到底是日本還是韓國或者濟州島?陳旭非常疑惑。
而一旦黃石公提前離開的話,如果目標正是日本,那麼極有可能被太平洋洋流衝的無影無蹤再也找不到。
因此陳旭必須在黃石公離開之間把水輕柔接回來,至於說追到瀛洲的話,陳旭也只是嚇唬黃石公而已,尼瑪茫茫大海,韓國和日本附近的島嶼不知道有幾百幾千個,要一個個挨著去找一輩子也不太可能找到。
因為這個時代韓國和日本本土都還是荒蕪一片野人都沒幾個,更別說沿岸的荒島了。
一個時辰之後,帆船已經遠遠把琅琊拋在後面看不到影子,按照帶路的船工和墨徒的判斷,眼下距離那座海島已經航行過半。
大海依舊平靜無比,三面風帆在海風之中噗噗啦啦的鼓盪搖晃,粗大的帆繩繃的筆直拉扯著帆舵和絞盤發出嘎吱嘎吱得聲音。
所有的匠工和船工都很興奮,他們從來都沒有乘坐過如此平穩的大船,幾乎感覺不到太大的顛簸,而一百多個手持火銃的少年則都臉色平靜而嚴肅的站著或者坐在甲板上檢查和整理火銃火炮火藥,其中許多還把火銃架在射擊孔上對外反覆練習射擊的動作。
“看到了,看到那些大船了~”
突然站在瞭望塔上觀察的匠工興奮的大吼起來。
“在哪裡?”陳旭趕緊大聲詢問。
匠工用手比劃了一下說:“東偏南約十度,二十里外!”
陳旭舉起手中的單筒望遠鏡搜尋了一下匠工所指的方向,但還是什麼都沒看見,乾脆也攀著繩梯爬到了望塔上對著大望遠鏡觀看,果然很快就找到了前方盧生等人的海船。
呼!
陳旭終於是長長的鬆了一口氣。
實際上他有些擔心黃石公提前將水輕柔轉移地方,但眼下只要跟上這十艘大海船,必然可以找到黃石公,因為眼下黃石公等人的那些舊海船許多已經破爛不堪,其中幾艘已經完全沒辦法用了,他必須要用這些新的海船出海。
“修正航向,東偏南十度~”
“修正航向,東偏南十度~”
“左轉舵十度~”
“左轉舵十度~”
“降半帆~”
“降半帆~”
隨著一連串的命令傳遞下去,帆船在快速行進中慢慢轉舵跟在了盧生的大船後方,中央的主帆也降下一半,大船的速度也慢慢降了下來。
這個距離憑藉肉眼無論如何也是看不見的,而且還要站的足夠高才行,陳旭不擔心前方的海船發現自己已經尾隨而至。
遠遠墜在盧生等人的船隊後面,又經過接近兩個時辰的航行之後,正前方一座小島漸漸在望遠鏡中顯露出來,而前方盧生等人的大船也都靠近海島,透過望遠鏡觀察,黃石公等人聚集的營地外的海灘上已經有了十六艘大船,海灘上密密麻麻全都是人,來回奔跑搬運貨物,應該是準備收拾準備離開。
“侯爺,接下來怎麼辦?”
張蒼拿著羅盤來到樓艙頂上詢問。
“靠近海島,讓黃石公知道我們已經到了!”陳旭想了一下說。
“好!”張蒼的命令隨即釋出下去,主帆很快升起,大船迎風劈波斬浪徑直往小島而去。
喜歡帝國吃相請大家收藏:()帝國吃相書更新速度全網最快。